“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在安陽市拉開序幕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孫鵬在開幕式上致辭
安陽市副市長袁勇致辭
安陽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薛文明主持開幕式
豫劇大高調《跑汴京》劇照
首屆晉冀魯豫非遺傳統戲劇展演活動開幕式現場
在文化部非遺司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南省文化廳、安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安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山西省文化廳、河北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化廳協辦的“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于11月17日在安陽市拉開序幕,活動將持續至11月25日。由濮陽縣藝術中心精心打造的豫劇大高調《跑汴京》作為開幕大戲,為現場觀眾獻上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
舉辦“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的有關要求,展示傳統戲劇保護成果,更好地傳承、振興傳統戲劇,促進晉冀魯豫四省傳統戲劇的交流、學習與合作,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優秀傳統戲劇的需求,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處,是我國傳統戲劇集中分布地區,劇種繁多、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交流頻繁,傳統戲劇廣泛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民眾對于傳統戲劇有著深厚的情感。此次展演活動主要邀請流布于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的劇種(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為主)參加展演。山西、河北、山東每省有2個劇種參加活動,河南有3個劇種參加,每個劇種1個劇團,每個劇團演出2個劇目,9天時間共18場劇目精彩上演。
此次參演的劇種多數為稀有劇種,劇目輻射四省國家級非遺傳統戲劇類項目。演出劇目全部選用傳統劇目,可原汁原味地欣賞各劇種的特色表演。如山西省的上黨梆子《闖幽州》、鑼鼓雜戲《古城會》,河北省的四股弦《忠保國》、平調劇《斬楊景》、武安落子《福壽圖》,山東省的五音戲《王小趕腳》、柳子戲《觀燈》,河南省的大高調《跑汴京》、大鑼戲《賓州》、淮調《姜子牙下山》等。
展演期間,還將召開“晉冀魯豫傳統戲劇保護工作座談會”,旨在交流探討新時期傳統戲劇保護、傳承和發展路徑。文化部非遺司領導,晉冀魯豫四省文化廳領導、非遺處和非遺中心負責人等將出席座談會。
活動現場,還將展出 “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圖片展”,主要依托近年來開展的“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通過圖片、文字、圖表等形式展示河南稀有劇種的整體風貌和搶救保護工作成果。
背景材料一:
河南省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情況
河南是戲劇大省,近年來,在文化部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傳統戲劇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省被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傳統戲劇項目(劇種)有34個,其中國家級18個(保護單位29個)、省級16個(保護單位69個)。既有豫劇、曲劇、越調等三大劇種,也有大量的稀有劇種。
2012至2014年河南省利用兩年時間在全省開展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制定“六個一”的工作方案,取得豐碩成果。據統計,共拍攝傳統劇目313部、編撰圖書28本,全省各地共收集整理劇目劇本1890多部、曲譜1557部。期間,舉辦了“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成果展”,對實施兩年來的成果進行集中展示,并開展稀有劇種展演活動。該工程有效探索了稀有劇種分類保護方法和傳承機制建設,對全面推進我省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背景材料二:
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日程安排
演出地點:安陽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