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歷史傳說 >> 歷史典故 >> 瀏覽鶴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鄭衛之音

2013/5/4 9:26:53 點擊數: 【字體:


鄭衛之音
 

    【成語典故】鄭衛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典故出處】 《禮記·樂記》:“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成語釋意】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之音: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朝歌淵源】春秋時, 朝歌曾是衛國都城,鄭、衛兩國保存了豐富的民間音樂。《詩經·國風》凡160篇,鄭風、衛風合為31篇,約占五分之一。各國“風”詩,多是短小歌謠,“鄭風”、“衛風”中卻有一些大段的分節歌,可以想見其音樂結構的繁復變化。 后人所稱“鄭衛之音”競含貶意,實在欠妥!

    【成語故事】
 

    “鄭衛之音”,即鄭、衛兩國(個河南中部與東部)的民間音樂。這一地區早期是商民族聚屆區。武王伐紂滅商后,將其一分為二,分別建立諸侯國,以監視殷商遺民,防其作亂。但武王死后,三國勾結叛亂,周公旦率軍鎮壓,并將該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監管。因此,可以說“鄭衛之音”,實際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樂傳統的“前朝遺聲”。由于它表達感情的奔放、熱烈和大膽,也內含著某種團聚意識,因而使獨宗“雅樂”的周王室及其維護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鄭、衛兩國保存了豐富的民間音樂。《詩經·國風》凡160篇,鄭風、衛風合為31篇,約占五分之一。各國“風”詩,多是短小歌謠,“鄭風”、“衛風”中卻有一些大段的分節歌,可以想見其音樂結構的繁復變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詩篇中,常有對男女互贈禮物(《詩經·鄭風·溱侑》)、互訴衷腸的愛情場面的描寫,隱隱透露出一股浪漫氣息,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正是因為這特色,才使能從鏗鏘鳴奏的“金石之樂”中聽出鐘律不齊,精通音樂的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對孔子門徒子夏說了下面一段話:“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較魏文侯稍晚的齊宣王(前320一前302在位)則說得更坦率:“寡人今日聽鄭衛之音,嘔吟感傷,揚激楚之遺風”,“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他們的評價,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對僵化凝固的雅樂的厭棄和對活潑、清新的俗樂的熱愛。相反,維護并力求恢復雅樂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則“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論語·陽貨第十七》)。系統反映儒家音樂思想的《樂記》里也說:“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居于極特殊的地位,“鄭衛之音”便始終成為靡靡之音的代名詞。


    【引用示例】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未嘗一經于耳。 ★明·劉元卿《賢奕編·家閑》

    【附錄】《禮記·樂記》節選: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助紂為虐上一條:沒有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