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光臨淇河文化博物館參觀游覽,我是解說員XXX,很高興為大家服務,希望通過我的解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站在大門外場地)各位游客,淇河文化博物館于2006年1月11日正式開館迎納游客,它是鶴壁市首家民間博物館,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之一,是集收藏、展覽、研究、文化交流、旅游于一體的場所。占地總面積5000平方米,房間總數86間,是鶴壁范圍內一處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為河南少見的大型古院落。2005年1月,淇河文化博物館本著“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對年久失修,早已破敗的這三進院落進行了為時一年的全面修繕,使之恢復了原貌。
淇河文化博物館設立在距今已有60多年的扈家莊院。請大家順著大門往里看,這座古院落具有北方漢民族建筑的典型特征,屬三進院落、九門相照的建筑格局。說起這座古院落,卻是解放前豫北大土匪頭子扈全祿大興土木建造的。是扈全祿和部下對周邊各縣進行橫征暴斂、擄掠搶奪、強征民工,按照明清時期北方建筑風格從1938年到1945年歷時7年建造而成的,用做他自己的大本營和軍事學堂,來擴充勢力和培養親信。解放后,被緝拿歸案的扈全祿自知罪惡累累、民憤極大,于1949年8月人民政府召開宣判大會前自殺身亡,扈家莊院也掌握在了人民手中。就像花兒樂隊在一首歌中唱的“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現在這座大土匪的莊院成了我們大家旅游觀光的景點。不過,請大家放心,這里的土匪早就在幾十年前被殲滅并隨著歷史煙消云散了,如今的扈家莊院將呈現給大家的是歷史悠久的淇河文化。
大家請看,這兩尊石獅就是仿照當時雕刻的,西雌東雄,威武活躍。石獅后面的這兩塊上馬石和下馬石,就是當年騎馬人上下馬時的墊腳石,是當年扈全祿土匪人馬往來不斷的證據。(走上石階)請大家抬頭看,大門兩旁上首有磚刻“敬德”、“修業”字樣以及淇河風光及捕魚人家等磚刻圖案,反映了淇河兩岸的風土人情。大門門樓上方匾額上“扈家莊院”四個蒼勁老辣的大字,為我市著名書法家、漫畫家郭軍全先生書寫。
(邊說邊走進大門)跨進兩扇扣著36個銅釘的朱紅大門,你就站在了扈家莊院一進院的門樓下,順著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向里望去,三進院落、九門相照的建筑風格,是否給您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 簾幕無窮數”的感受。
(看哪游客站在太極圖上)這位游客,您現在就立于天地之間乾坤之上,這是一幅石砌的太極圖。大家知道太極和八卦是中國被稱為“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的伏羲開創發明的。三千多年前周文王被幽禁在淇河天然太極圖上的青巖絕,觀圖研卦、寫成《周易》。因此周易文化也是淇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博業坊”,是按照當年原樣重新修建的,也是辦軍事學堂的一個見證。“博業坊”上原來楹聯的內容已經無從考證,現在所看到的幾副對聯是重修此坊時掛上的。請看這副對聯:上聯“四百里淇水躍龍鯽”,淇河,古稱淇水,全長近200公里,淇河產雙背鯽魚,為歷代皇帝貢品,此院落為學堂,有句古話說: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過去讀書人都想像“鯉魚躍龍門”一樣來改變自己的境遇,于是在這里就有“躍龍鯽”之說。下聯“三千年龐鎮隱鴻儒”,這座古鎮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了,鎮在這里是村鎮、鎮守的意思,在淇河流域、在這片古老的地方,被幽禁周文王觀圖研卦寫《周易》,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救國救難勝利后在此悠閑垂釣;文學巨匠羅貫中隱居著奇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藥王孫思邈拒官行醫采藥于淇河流域。這些人都是經天緯地之巨才,仁文鴻鵠之大儒,所以“隱鴻儒”。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院落的第一個院,共有房間 18間,大家可以看到,這種建筑風格為暗開間,廊柱結構,典型的明清古建筑風格。不知大家是否發現廊柱下的柱頂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墻面所砌之磚也厚薄不一,這是為什么呢?當年扈全祿修建此院落時所用的建材都是從各處拆房搶掠而來的。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切,就是扈全祿掠奪民財,禍害百姓的歷史見證。大家如留意在后面的院落都會發現這一特征。在東西廂房的四個角分別有“翰”、“墨”、“圖”、“書”四字磚刻。
(解說院內展示物)這兩個有點像杠鈴的石制物名叫油碾子,是過去油房的工具之一,他的作用是將油料,如,花生、菜子、棉子進行粉碎,然后再上籠蒸熟,裝入特制的油圈里進行擠壓油便出來了。油碾子有牲口牽引滾動。
這一件叫做石碾,是專供谷物脫殼用的,由人或牲口牽引轉動,石碾表面鑿有槽溝,極為粗糙,主要原因是增加摩擦系數,使谷物在加工過程中不被變為粉末,借以達到脫殼目的。
這是石磨,是專為加工面粉用的,原糧經過石磨的研磨變成碎末,再用面羅篩,根據面羅的粗細獲得不同粗細的面粉。石磨加工面粉有別與現在的機械加工,因轉速不高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極大程度上保護了原糧的維生素免造破壞,增加其營養價值,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如果各位有興趣不妨一試,在體現勞作辛苦的同時,還可以帶回家一點自己加工的面粉,肯定會給您增加樂趣。
這一組是石臼,用來搗面粉的一種加工工具,用于小量加工。
這是打麥場上用的打麥滾,在聯合收割機問世之前,廣泛用于農村收獲季節。
這是打地滾,它是用于碾碎地里的大塊土疙瘩。
(現在請大家進入展廳參觀)本館共設14個展廳,展品、藏品豐富,請隨我一一觀賞。
1號展廳:淇河民間工藝展廳(按展廳簡介表述)
2號展廳:淇河陶藝工藝展廳(按展廳簡介表述)
3號展廳:淇河古代交通工具展廳(按展廳簡介表述)
4號展廳:淇河民居展廳(按展廳簡介表述)各位游客:這一展廳是民國時期民間居室風貌的再現,也是傳統紳士、貴族的臥室、客廳、書房的縮影與組合。請看,這是臥室,這是主人的睡床,名叫頂子床。做工雖不精細,但卻有來由。它是大土匪扈全祿當年鋪用過的。是我館從民間收購回來的。床的對面靠窗戶擺放的是梳妝臺和坐墩、墻上懸掛美女圖、體現臥室特點。
這是客廳,由八仙桌、條幾和太師椅組成、條幾上擺放著福壽瓶和梅花帽筒[古時客人放帽用品]桌面上放有鏡架。其石雕圖案為“九龍圖”,是仿故宮九龍壁圖案制作而成,其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這件作品是現代藝術品,出自浚縣民間石雕大師之手,歷時半年工夫雕鑿而就。
這八仙桌上擺放著古時的銅質水煙袋,是當時民間常用之煙具。
請看這邊。在博古架上陳列有瓷器珍品,書房有文房四寶、書畫杰作,是房主文雅素質的一個體現。
走出民居,我們進入古錢幣、契稅票據展廳。各位朋友,這一展廳展出的是歷代錢幣的演變過程,一枚古幣折射的是一段縮微的歷史,方圓之間透露的是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信息。從這一枚枚散發著厚重歷史氣息的古錢之中,您將體味它精椹的鑄造工藝、精美的書法藝術以及它所蘊含的驚心動魄的社會變革,從中感悟到綿綿不絕的中華千古之神韻。
“契稅票證”展示了從最早的清代乾隆年間到民國時期的官契和各種古票證。這些古契稅票證原始地記錄了當時社會財政的變動和流向,是研究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第一手珍貴資料。有房產交易,有土地買賣等各種憑證。請大家觀賞。
[引導游客步入“三百六十行”展廳 ]
泥塑“三百六十行”生動地再現了民國時期淇河流域、北方集鎮上的民俗百態和行業文化。是由民間藝人歷時半年、精心設計、捏塑而成。泥塑造型準確,形態逼真生動,185個人物個個形神兼備,小巧精致,惟妙惟肖,集中而真實地再現了舊時各行各業的百姓生活。朋友,試試看,你能說出幾種?
“鶴壁的傳說”展廳:[按展廳文字說明,口語化以講故事的方式向游客表達][以突出淇河三珍、孫真人騎虎救駕、萬鶴棚為重點敘述]。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扈家莊院的第二院落,這里有六個展廳。請隨我進入淇河書畫展廳參觀。
這里的書畫作品,是在鶴壁、河南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鶴壁書畫名家的國畫和書法作品,以及他們自己所收藏的全國各地名家力作。有的蒼勁、有的飄逸、有濃墨、有淡彩。丹青妙筆凸現出作者的藝術功力。
長卷“金剛經”是著名書法家、甲骨文研究專家漢玉先生,用甲骨文所書寫而就,全長60米,是罕見的珍貴藏品。
奇石展廳:這里展示的奇形怪狀的奇石來自收藏家付東林先生收藏的部分奇石珍品。這些奇石,以它獨特的魅力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大自然數以千百年的變化佐證。以石頭的紋理變化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美麗圖畫,任你隨意暇想,把你帶入夢幻般的神奇世界。不信嗎?仔細看看,再仔細想想,它像什么?
“羅貫中”紀念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巨匠,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的作者羅貫中倍受世人崇拜,你知道他的身世嗎?我來告訴你[背誦羅貫中簡介全文]。
大家對羅貫中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咱們再到下一個展廳去看看。
“孫思邈”紀念館:各位朋友,在前面鶴壁傳說廳我們了解到有關孫思邈騎虎救駕的故事,這里我不再贅述。在這里我應該給各位說明的是藥王孫思邈的高尚醫德 和他對中國醫學的卓越貢獻。 [背誦大醫精誠、 列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名著]
古文物收藏展廳: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令人驚嘆不已。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含毛茹血,到今天的“神六”上天,遨游太空,人類經歷了數以萬年的滄桑變遷。這里展出的幾件歷史文物,雖不能連慣人類進化全過程,也算是社會變化的一個印跡吧 [逐一介紹展柜內展品]
指老式織布機、紡花車] 你若有興趣,請試試看,體驗一下。
結束語:各位朋友,今天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服務不到之處,希望您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并希望有機會再為你們服務,歡迎下次光臨。
各位游客,14個展廳已全部參觀完畢,因本人水平有限,在解說中難免有不妥之處,請諒解。歡迎您對我館的工作提出改良建議。我們歡迎您下次光臨。
哎,對了,你看天已不早了。你若想用餐就到三進院“淇河宴”食府看看咋樣。“淇河宴”食府是我館開發的具有鶴壁特色的淇河文化菜品。“淇河鯽魚”、“水漫金山”、“天然太極圖”、“翻江淇河鯰魚”等名菜,由國家級名廚,央視“滿漢全席”第47屆擂主鞏利先生主理,并為您做現場操作表演。在這里您可以品嘗到風味獨特的美味佳肴并體會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好,游客朋友們,下次再見。 (原標題:[原]淇河文化博物館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