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首批實施的文物保護控制性項目之一,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去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鶴壁市文物工作隊,邀請鄭州大學、山東大學師生組成考古隊對劉莊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進行發掘。發掘面積7700平方米,發現大批仰韶時代晚期大司空類型遺跡、遺物以及較大規模的下七垣文化墓地。
劉莊遺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賚店鎮劉莊村。遺址西北與著名的辛村墓地相鄰,東南1.5公里為大賚店遺址。本次初步勘探表明,遺址面積30余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0.6—1.5米。
大司空類型文化遺存
發現窖穴和灰坑436座、房基1座、陶窯1座、灰土堆積9個、陶片鋪墊遺跡5個、灰溝9條、灶坑8座以及大批居址柱洞。房基F1僅殘存南北向基槽,可推知為地面式長方形房基,木骨泥墻。房址柱洞主要分布在發掘區中北部和西部,圓形袋狀窖穴分布在其周圍,打破生土及其下礫石層,深度多在1.5米左右。灰坑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口幾種,多為淺坑。灰溝均為西北—東南走向。其中HG6長約75、寬約0.9米,貫穿伸出發掘區域,溝底人工鋪墊石塊,可能具有排水功用,這在以往史前遺址的考古發掘中應不多見。
發掘所見灰土堆積、陶片鋪墊遺跡現象值得注意,前者類似以往所稱不規則形灰坑,填土黑色或灰黑色,分布面積少則近百平方米,多則幾百平方米橫跨5、6個探方,一般較淺,包含物遠較灰坑豐富。后者為碎小陶片集中平鋪于一個不規則的區域內,面積大小不一,形狀極不規則,厚度僅1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