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文化遺產 >> 文遺動態 >> 瀏覽鶴壁

浚縣春節古廟會上演中原非遺暨民間絕活絕技展演受關注

2013/10/30 15:11:33 點擊數: 【字體:


    從2月23日到27日,浚縣春節古廟會進入高潮。每天,來自晉、冀、魯、鄂、皖等省及我省浚縣周邊縣市的二三十萬名游客,蜂擁而至浚縣縣城。在毗鄰縣城的大伾山和浮丘山之間數平方公里的街面上、山坡上,社火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將千年古廟會裝扮成傳統年文化的大觀園。

  這樣的文化觀光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延續到農歷二月二。

  背閣“背出”文化自信

  依托春節古廟會,中國民協、省文聯主辦,省民協、鶴壁市文聯承辦了第五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首屆中原社火表演大賽是其中的一場重頭戲。

  2月22日,在浮丘山山頂廣場,連綿的鞭炮刺破了濃鎖的霧霾。社火表演大賽中的背閣表演把大賽推向高潮。這項表演很驚險:一位濃墨重彩的壯漢當“下裝”,通過“中節”的支架,扛著戲曲裝扮的兒童“上裝”,上下一起來回走動扭擺。其表演內容取材于楊門女將、天女散花等民間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由長號、大鼓、銅鐃、大鈸等伴奏。12組背閣隊員驚險的繞場表演,讓現場的2萬余名觀眾看得如癡如醉。

  據組織方介紹,當天共有省內外28支隊伍參加了社火大賽。背閣、舞獅、高蹺、旱船、秧歌、盤鼓等組成的社火表演,2008年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喬臺山表示,浚縣的社火表演具有群眾性、自發性的社會基礎,體現出一種“廣泛的文化自信”。

  泥咕咕“吹出”悠久回憶

  在1000多米長的伾浮路上,中原非物質文化暨中原民間絕活絕技展演吸引著如潮的人流,成為浚縣春節古廟會上的一大景觀。

  一團黃泥,順手一搓,推拿提捏之間,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小斑鳩就呈現在人們眼前。現年57歲、來自浚縣楊玘屯村的王學鋒,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泥咕咕的代表性傳承人。他介紹說,他帶來的幾百件泥咕咕產品,每件價格從10元到上百元不等,在兩天的展演中銷售一空。

  泥咕咕是一種吹起來“咕咕”作響的泥塑小玩具,相傳起源于隋末,發展至今已有50多個品種。泥咕咕形態夸張、表情生動,漂亮的花紋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王學鋒說:“它寄托著老百姓歡樂、祈福的心愿。”

  除了浚縣當地的泥咕咕、根雕、布老虎等,山東絹花、山西絨繡、開封木版年畫等125個項目組成了“別樣墨香、傳統技藝、絕活絕技”三個方陣。浚縣文化館館長張福彬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點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傳為文化鏈的活態傳承,其保護非常艱難。能通過廟會吸引這么多青少年關注,真讓人高興。”

  珍惜這片文化“共生礦”

  浚縣古廟會已有1600多年歷史。經過歷代主政者行政干預最小化的保護,浚縣古廟會保留了年味濃、會期長、社火表演精彩等特點,至今依然是一座民俗文化風情的大觀園,被專家譽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并被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方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鄭土有認為,浚縣古廟會體現出傳統年文化在內涵上的“雜”、“豐”等特點,是一片雖攙和著雜質但精品很多的 “共生礦”。中國民協副主席、我省著名民俗專家夏挽群認為,浚縣古廟會體現出春節傳統文化的原生性、本真性、民間性、豐富性的特點,是華夏傳統文明的一個傳承基地,值得好好保護。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13-02-28 作者:李定宇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