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孔林內的子貢廬墓堂
■中華儒商第一人
講姓氏文化,尋根問祖,不得不說家族中最富名望的人物。端木氏雖非大族,但歷代名人輩出,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貢獻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其先賢端木子貢是端木氏家族的楷模和榮耀,不知激勵了多少代端木氏族人。
子貢,名賜,字子貢,春秋衛國人(今河南浚縣)人,子貢家居?h縣城內南大街,為孔子高徒(比孔子小31歲)?鬃訉⑵浔茸“瑚璉之器”。公元前520年,子貢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子貢17歲那年游學魯國,拜孔子為師,后隨孔子周游列國。由于子貢善于洞察時勢,巧言善辯,具有卓越的外交才干,游說齊、吳、越、晉,使四國交兵,而解魯國之圍。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子貢一出,存魯、亂奇、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子貢善于經商,是當時著名的商業貿易家,富可敵國,家累萬金。他經常“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他是第一個將孔子的儒家學說運用到經商之道中的人。子貢對于儒家學說的形成與傳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孔子周游列國經濟上的支持者,又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傳播者。因此,司馬遷說他:“夫使孔子名揚天下者,子貢是也”。子貢所開創的儒家經商之道,對世人影響深遠,至今仍流傳著“既在黎陽學子貢,何必南越法陶朱”的佳句。據了解,直到今天許多商家依然將子貢視為神靈供奉。
子貢與孔子感情深厚?鬃尤ナ,眾弟子皆服孝3年,唯有子貢結廬墓旁,服孝6年。相傳,孔子喪,子貢由衛國帶去哀杖一支,埋于孔子墓前,竟生根發芽。子貢守墓期間遂精心澆培,使之茁壯成長。然而其葉似柳非柳,似槐非槐,十分珍奇。子貢因念其恩師品學高潔,博學善教,當為世之楷模,即命名為楷樹,以示孔子楷模流芳千古之意。
公元456年,子貢卒于齊,享年64歲。其子撫柩歸衛,葬子貢于黃河岸邊龍虎堤,今?h大伾山東南5里許的張莊村北200米處。
子貢辭世后,后人為了紀念子貢,在楷樹旁修建了子貢祠。這株楷樹根深葉茂了2400余年,如今只?莺。蛔迂暫笠岜4嬷。“這棵楷樹自子貢時到上世紀40年代,一直生長了2400余年。多年來未見有根生幼苗,孑然獨株。直到日寇盤踞?h城時,漸次枯萎,飲恨而逝。”端木慶國回憶說。
子貢被歷代帝王追封為黎侯、黎陽公、黎公等。清康熙帝賜子貢70代后裔端木謙“賢哲遺庥”匾,并封其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后代世襲。乾隆帝封子貢為十二哲之一,塑像立于孔廟大成殿內。
■子貢后裔遍布海內外
子貢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