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仿古門樓: 青磚灰瓦傳承民族文化

2015/1/12 14:46:26 點擊數: 【字體:

 

仿古門樓: 青磚灰瓦傳承民族文化


    在洶涌的城市化潮流中,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變得“千城一面”。然而,隨著城市建設和旅游業的迅猛發展,為了弘揚民族文化,許多城市有意識地既修復了一批古建筑,也開發了一批仿古建筑。但是,一些仿古建筑看上去總讓人覺得差點什么東西。細細比較仿古建筑與飽經滄桑的古建筑之間的區別,不難發現,仿古建筑普遍缺少文化內涵、藝術美感和感染力,它與古建筑“形似神不似”。不過,在位于云臺山腳下的修武縣七賢鎮境內,在古色古香的小四合院和老民居的七賢民俗村中,一座仿清門樓的建造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為這座新崛起的民俗“古鎮”又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仿古門樓,近距離感受穿越

  青色的城墻、灰色的瓦、桐油漆的大門,一座十多米高廡殿頂式的仿清古門樓掩映在綠樹鮮花中,顯得格外巍峨壯觀、古樸典雅。

  仿清古門樓坐落在七賢民俗村的大門口,整個結構重現了古城門的模樣,配合七賢民俗村內“古鎮”的設計,讓人感受到一種“穿越”的味道。

  走進這座宏偉的仿清古門樓,便是另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堂。放飛所有的雜念紛擾,聆聽自然最真實的聲音,在山水之間、云臺腳下,穿越時空與心靈對話,和自然共鳴。

  仿古的設計展現了曾經詩情畫意、叱咤風云的風流,被日子的鐮刀一茬茬收割,老去的不僅僅是容顏,還有那顆激情昂揚的心,風雨無阻,坦蕩胸懷,厚厚門板也像陳述了一段歲月的清歡。其豐滿、粗狂、俊美定格了一個時代的燦爛;細膩、巧妙、精致的雕刻工藝,展現了一個時代家族的輝煌。那雕欄的燈飾掛件,那匾額的精雕細刻,那懸梁的騰圖走獸……像一只只嗷嗷困獸,大有一不小心都有沖出枷鎖的可能。

    流連于門樓前,仿佛喚醒了在歲月深處的記憶。舊時那門庭內繚繞的炊煙,青青悠悠,絲絲縷縷,含滿草木的清香,輕風拂過,在庭院內跌宕回旋、裊裊升騰。眨眼工夫,如夢如幻的煙影便薄薄地覆蓋在庭院之上,又飄飄然、絲絲縷縷纏裹著村莊。

  門的由來,細品門文化起源

  門,在中國人眼里是通向各處的第一關,它預示著一切的開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將許許多多事物熏陶得文采絢爛,有關門的文化即是如此。

  門出現的確切時間,難以考證,也不必細細考證。不過,早在我們的祖先穴居于巖洞那個年代,門的雛形可能就產生了。大概是從人類產生了家居意識,也就產生了門吧。山頂洞人住的山洞,在洞口擋些石塊、樹干之類的東西以作屏障,不就是原始的人類之門嗎?

  門,既是房屋的外檐裝修,又是獨立的建筑。民居的滾脊門樓、里巷的閶闔、寺廟的山門、都邑的城門。獨特的中國建筑文化,因“門”而愈發獨特。古人云:“宅以門戶為冠帶。”這道出了大門具有顯示形象的作用。

    門,還演繹出種種五彩斑斕的民俗文化:除夕門上貼春聯與“福”字,正月初一貼雞于門,破五“送窮出門”,上元節張燈祭門,清明門插柳,谷雨門貼符禁蝎,蠶月晝閉門,端午門懸艾菖,伏天城門磔狗,七月半門上掛麻谷,茱萸酒灑重陽門,冬至門上糯米圓……

    民俗認為,門是內外空間分隔的標志,是邁入室內的第一關,因此,又將一家一戶稱為“門戶”。曾有人說,中國古典建筑是門的藝術。其實,尋常百姓,門豈止是“藝術”,還認為關系到一家人的吉兇禍福,故將門置于修房造屋的首位。

    青磚灰瓦,屋檐的五脊六獸

  為了展現仿清古門樓的神韻,七賢民俗村的門樓按照五脊六獸的宮殿式建筑設計。

  中國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統稱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據中國古書記載,正脊兩端的獸叫“龍吻”。垂脊上的五條獸分別是:狻猊、斗牛、獬豸、鳳、押魚。這五條獸合稱為“螭吻”。對螭吻,古書解釋說,“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此外,在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鶴仙人,其后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只有“金鑾寶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他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

  “中國古代建筑里,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筑都有五條脊,分別為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五脊六獸所說的建筑形式,大多為硬山式建筑。除了正脊兩端的‘吻獸’,一般硬山式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兩條垂脊有五個蹲獸,而后面的沒有,所以統稱為‘五脊六獸’。”七賢民俗村運營總監高濤告訴記者。中國古代先民稱五脊上的六獸為神獸,并頂禮膜拜,說這六獸可以“護脊消災”,是鎮脊神獸。古建筑大多為木結構,人們以獸鎮脊,實際上是祈求這些鎮獸能避火消災。在兩坡瓦壟交會點,用吞獸嚴密封固,還可以護脊,防止雨水滲漏,既有裝飾美,又有護脊之實效。

  等級分明,講究的大門規格

  在七賢民俗村這座仿清古門樓的設計中,除了五脊六獸的宮殿式建筑外,最吸引人的莫過于中間那兩扇5米多高由百年榆木制成的大門了。

  “這扇大門是有20多塊10厘米厚的百年榆木壓制而成。”高濤說,木門經過打磨、抽絲、壓制、固定等多道工序制作,然后用五根大稱和鋼板固定,一扇門就重達千斤。在古代,如果想要開啟這么一扇門,至少需要四個人。而現在,經過加工,一個人就能很輕易地打開。

  除了這些,這扇仿古大門最典型之處則是門釘的設計。“最早的門釘只起加固門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門往往要由若干塊板子拼起來,時間一久容易散開。為了避免散落,就在門板里頭穿上帶,又怕帶不結實,于是再用門釘加固。后來門釘做得越來越整齊,橫豎成行,釘子的數目也就成了等級的標志了。”高濤說,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者對門釘頗為重視,它是封建等級的標志。明太祖朱元璋,首開門釘列入典章制度,對王城規定了“正門以紅漆金涂銅釘”。清代對大門門釘的使用在《大清會典》中亦有了詳細明文規定:“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琉璃,門釘金釘,壇廟圜丘遺外內垣四門,皆朱漆金釘,縱橫各九。”這應是取其“九九歸一”,天下一統的意思。

  對親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門釘數量有明確規定:“親王府制,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也就是縱向上不變排列為九,但是在橫向上每行要減二,也就是七顆釘,合計每扇門上為63顆釘。“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門釘減親王七之二”;“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也就是要減掉親王府門釘總數的七分之二,合計18顆釘,這樣一來每扇門上的門釘為45顆。七賢民俗村這座仿清古門樓的大門正是按照郡王府的級別設計,每扇門都有橫五縱九45顆釘,級別可謂不低。

    文化傳承,厚重的民族文化

  門,帶著主人的尊卑、髹飾歷史的風俗。我們今天能在七賢民俗村看到古代建筑上的大門,是設計建造者的心血,他們站在建筑學的立場上,致力于研究傳統建筑美學形式,盡力把圍繞傳統建筑的其他文化因素剝離出來,繼承和發揚它的精髓,而不是僅僅專注于它的象征功能、禮儀功能等社會層面的作用。

  “我們建造的這座仿清古門樓,不同于修葺一新的仿古建筑,看上去總讓人覺得差點什么東西,它有著自己的思想,是設計建造者們在深厚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之下,用心模仿出來的,看得久了,就能從中品出仿古建筑的歷史文化氣息。”高濤說。作為一扇大門,它不僅表達了日常生活的現實使用功能,還表達著文化的精神價值,這是設計建造者賦予它的文化內涵,使其繼承了傳統文化,同真實文物或古建筑的修復工作保持同等的標準,并與七賢民俗村“古鎮”的設計相得益彰。

  其實,歷史建筑的意義在于文化載體和先祖的創造印跡。一方面,作為文化的載體而言,歷史建筑本身已經是當代人意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作為歷史印跡而言,歷史建筑反映了古人的時代精神和生存狀態,也包含了創造者的生命印跡。因此,包括仿古建筑在內的當代建筑也應該像歷史上的建筑一樣,力爭反映出當代人的精神狀態和生命歷程。

    這座仿清古門樓沒有一味地陶醉在歷史的輝煌與燦爛之中而過分地敬畏歷史,而是借用歷史建筑形式的解釋系統作為“引子”,利用傳統構件或吸收傳統元素,創造性地繼承傳統建筑形式的同時,在傳統建筑形式里注入當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狀態。或許,這就是七賢民俗村所要追求的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也就是要精心營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刻意體現園林化情調的“天人合一”。希望有幸來此者不妨親身體驗,感受其厚重的民族文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2014-12-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