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古樸村莊不斷消失

2015/2/28 12:17:10 點擊數: 【字體:

古樸村莊不斷消失

銀角村有著300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樸的村莊可還是當年的模樣?近日,廣東民間一支13人的隊伍,歷時7個月,終于完成了對我國91個村莊的考察。

  他們的考察顯示,在如今的城鎮化浪潮中,不少村莊或主動或被動地消失了:一些具有開發價值的村莊則商業化了,村民搬出鄉村,商鋪取而代之;另一些村莊則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例如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老家——福州市倉門區臚雷村,因為福州火車站的建設,全村幾乎被拆完。

  這些有歷史意義的村莊被拆毀,讓考察隊員們感到非常可惜,他們希望在國家的城鎮化過程中,能夠尋找到最恰當的平衡,讓都市的繁華與鄉村的美麗共同存在于神州大地。

  借著“茂德公間隔年公益行·美麗鄉風訪談路”活動,陳宇、孫金龍、劉方剛三人走訪了東至遼寧丹東,西達新疆哈密,南至海南三亞,北到黑龍江漠河的91個村落。

  鄉村正不斷地消失

  孫金龍畫山水畫,他的關注點也是在中國的農村,關注中國的山山水水。劉方剛做空間設計,他著重關注中國農村的建筑,因為中國農村建筑的構成反映了當地的老百姓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通過農具、他們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當地的風土人情。”

  三人決定,除了考察村規民約之外,還關注當地的村風、民俗之類的文化,以及考慮風景、建筑等特色,進行一種文化的了解,但主要還是關注村莊的民俗和文化。

  讓他們心痛的是,不少美麗的鄉村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有些村莊人去村空,有些商業開發過度,村民外遷商鋪林立,失去了原有韻味而空心化。

  “村莊消失分主動消失和被消失。”劉方剛說,主動消失指的是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革,年輕人都跑出去外出打工了,因為他們在外面做一個月比在家做一年都要強,就慢慢走了,剩下了老人和小孩。人們不回去,房子就沒了,村莊留不住人就會慢慢地消失了。

  另外一種是被動消失,一些村莊的泥巴墻、爛土墻,不適合人居住快坍塌了,所以政府一定要強迫他們搬遷。

  還有一些古村落,為了賺錢而拆遷。例如福州市臚雷村,因為火車站福州站的建設,臚雷村被征地拆遷,全村幾乎都被拆完了,古老村莊的后代里最出名的有數學家陳景潤、海軍上將陳紹寬。

  陳宇解釋說,臚雷村地處城市的邊緣,有很高的開發價值,但像安徽的燕窩村莊,因為它有旅游價值,雖然很偏遠,老板愿意投資開發而得到保護。陳宇說,雖然燕窩村莊是空心村,但是它不會被拆、不會消亡的。如果一個開發商有文化情懷,他可能會保留這個村莊。而有的村莊不具備開發價值,它的房子是土墻,這個村子又沒有名人,也沒人愿意回來保護,所以這個村子就要消失。
古樸村莊不斷消失
  
臚雷村曾是陳景潤的老家。要保護好村莊的“味道”
 
  在劉方剛看來,要保護好村莊,首先是村莊的文化感受要原汁原味。他對太原的后溝村津津樂道,“很有文化味道”。因為打仗需要,后溝村的每家房子都有地道相連,村里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廟,香火很旺。

  劉方剛說,有鄉約條規、有信仰的村莊不會消失。他希望大家關注自己的村莊,也關注別人的村莊,多宣傳一些,讓村莊、歷史保留下來,好的規矩、好的村風傳下去。

  消失的村莊

  臚雷村:陳景潤故居沒留住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的臚雷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本是這一帶很富足的大村莊。這個村莊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它的后代里最出名的有數學家陳景潤、海軍上將陳紹寬。因為火車站福州站的建設,臚雷村被征地拆遷,考察隊員看到,全村幾乎都被拆完了。村莊滿目瘡痍,遍地都是瓦礫磚石。面前就是福州火車站。當地政府已經把祠堂連同村莊賣給了房地產公司。陳景潤在臚雷村的故居被連夜拆除。陳紹寬的故居勉強被保留下來,現在處在高架橋的下方。臚雷村的陳氏祠堂有730年歷史,供奉了約1000多個牌位。今年初,臚雷村陳氏祠堂面臨拆遷危機。經過社會各界的助力,現在相關政府部門已經重新制訂規劃,臚雷村陳氏祠堂將原地保護,不久后還將進行修繕。

  燕窩山莊:全村只剩11人

  燕窩山莊是位于黃山市歙縣的一個山頂上的小村莊,大約有600多年的歷史。考察隊員發現,現在村里只有11個人,包括1個小學生,1個初中生。除了兩個學生,其他人年齡都在45歲以上。這個村子最興盛的時期大約有一百多人。它還是中國最后一位狀元吳承仕的家鄉。從山底到山頂,有約1000級的石階,兩邊多為綠樹、小茶園。石階是一代一代村民接力開鑿而成的。全村有34棟幾乎全為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村里的巷道也是青石鋪成。解放前,村里孩子的讀書費用是村里承擔的。2000年以后,學校被撤并,學生上學必須要往返爬山。家長為了小孩讀書方便,紛紛搬離了燕窩山莊。半山上的茶園也有不少已經荒廢。燕窩山莊的房屋大多數已是人去樓空,如果不加修繕,這些無人居住的房屋很快就會倒塌。現在村子里大部分的房屋已經被收購,以后會通過修繕、加入商業模式等方法讓村子通過另外的方式重生。

  下社塢:人口少沒醫療機構

  金華市婺城區的下社塢村在叢山懷抱里,民房錯落有致,依山而建。村外是蜿蜒的小河流,河水清澈。山上種著茂密的毛竹,那是村里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考察者發現,下社塢也在流失人口,村子里剩下不到20人,沒有學校、沒有醫療機構。

  銀角村:300年觀音廟保存完好

  銀角村位于太原盆地外沿的西山深處,尖草坪區馬頭水鄉西南端,土地面積2340余畝,其地界與汾河二庫接壤,全部為森林覆蓋的山地。距尖草坪區政府所在地(柴村)約14公里,雖地處近郊,但鎖閉深山腹地原生態保護極好,清涼幽靜、古樸厚重。古老的地貌,古堡式的民居,古樸的廟宇,古遺的梯田,古拙的大樹,如一幅飄逸的水墨畫卷,氤氳著青花瓷一般的淡雅與寧靜。銀角村始建于康熙17年(1678年),迄今已336年,因古代開采銀礦而得名。民居皆為明清建筑風格,觀音廟、當中院、當鋪院、槐樹院、大房院、樓子院、圪洞院等經典院落,如明珠一般撒落在青山綠坡之中。遠眺銀角村,青山環抱之中綠樹掩映青磚碧瓦,藍天白云之下層層梯田碧浪翻滾。

  銀角村還有一座建筑原貌保存下來的觀音廟。廟內的壁畫均為三百多年前用礦物顏料描繪而成,至今仍保存完好。銀角村附近方圓十里已經沒有完好的村莊了。據村民以及熱愛村子的老科技員說,附近村子有不少都比銀角村更漂亮,更有歷史價值,但都被以各種理由拆遷。考察隊員在來的路上看見許多村民的房屋都已被人為破壞,荒無人煙。銀角村附近的森林有許多珍稀的植物和中藥。村里有一位外來的科技站總工程師,對銀角村情深義重。他發動村民種植有機蔬菜,希望能幫助村民。他在博客上寫文章介紹銀角村。

  賈兆村:精美村落被工廠“環抱”

  賈兆村距離太原市區不遠,交通很便利。這里磚雕歷史悠久,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村里有不少院落是太原市重點保護單位。這個村莊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村莊。村現有農戶317余戶,總人口1074余人,全村糧食播種面積約2358畝,以種植玉米為主,農民外出勞務主要在焦化廠、水泥廠、鋼廠、煤氣廠等。考察隊員發現,賈兆村的傳統院落有相當大一部分已經被拆除改建,現存的院落,磚雕相當精美。賈兆村附近是水泥廠、煤氣廠,空氣不太好。生活生存方面,經濟條件都不算差。據村民介紹,3~5年內,該村也會面臨拆遷的問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4-12-25 )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