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元宵節 怎一個“鬧”字了得

2015/3/5 17:42:09 點擊數: 【字體:


元宵節 怎一個“鬧”字了得

元宵節 怎一個“鬧”字了得
元夜觀燈漫畫

    如果說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團圓、家族親友的團聚;那么,元宵節則是社會性的大活動,群眾性的大狂歡。

    火樹銀花點燃狂歡之夜

    據傳漢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與民同樂”,讓家家張燈結彩,以后成為傳統。

    唐代城市實行坊巷制度,入夜由金吾(掌管京城戒備防務的官——作者注)夜禁,禁止宵行。唐代正月十五前后三夜,“金吾不夜禁”,讓民眾觀燈游樂。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在宮外立20丈高的燈輪,上結燈彩五萬盞,“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燈輪下有千余少女載歌載舞。十五觀燈習俗歷代相沿,不僅宮廷,府州縣衙前也用燈彩堆疊成山,像傳說中海里巨鰲的形狀,稱為鰲山,讓百姓觀賞,以示與民同樂。

    宋代城市發展,不行宵禁,而且焰火發達,皇宮觀燈的高潮是放焰火,府州縣也仿效。《水滸全傳》第33回“宋江夜看小鰲山”中描寫了宋明時代山東青州一個“三五千人家”的清風鎮元宵節的盛況:

    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掛五六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扎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到這清風鎮上看燈時,只見家家門前,搭起燈棚,懸掛花燈,燈上畫著許多故事,也有剪采飛白牡丹花燈,并芙蓉荷花異樣燈火……

    宋代花燈制作的技藝有很大進步,彩燈華麗奇巧,琳瑯滿目,如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所描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火樹銀花燈彩奪目,繁燈焰火似下星雨,魚龍燈等耀奪月色的華燈,伴隨鳳簫樂聲起舞,寶馬雕車載著美女貴婦香飄滿路,繁華的群體性游樂,構成元宵節熱鬧絢麗的景象。“鬧元宵”,一個“鬧”字點出元宵節的紅火,中華民族比較不尚張揚,有點狂歡節味道的傳統節日當首推元宵節。

    激情社火舞出民俗之美

    元宵節俗遍及城鄉。我曾親身領略過晉中地區元宵節社火會演的卓越風采。

    正月十五的晉中,三大廣場同時舉辦社火會演,一個個方隊行進式表演進入廣場,在凜冽的寒風里,壯實的漢子赤膊上陣,號子聲震天動地,上演了一個個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原生態社火。群舞群鼓都有一位剛健妖嬈的女郎當指揮,站在特為她搭的四面凌空的高臺上。她既是指揮,又是領舞,是群體的靈魂。看了她們身手不凡的表演才知道什么叫“渾身解數”,渾身上下仿佛每個細胞都有表情,每只指頭都會說話,每根發梢都有靈性,一招一式都是造型,而從頭到尾又通脫流暢,叫人目不暇接。

    午后我們到南莊看架火。這里的趙家幾代傳承,是架火專業戶。空闊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樓,每個規模都可與頤和園正門前的牌樓媲美。牌樓上綴滿燈彩,還刻繪著八仙過海等人物,《三國》《水滸》等故事,觀賞者無不贊嘆不已。夜幕降臨后,四鄉八村的人們扶老攜幼地來了,人山人海。八點鐘,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隨著一聲令下,三座牌樓上的焰火瞬間點燃,牌樓通體透亮,群星飛舞,有的直射蒼穹,有的天女散花,歡呼聲、驚嘆聲,此伏彼起,現場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正月十六的榆社縣,在縣城通衢搭起觀禮臺,縣里“四大班子”的領導都來與民同樂。表演方隊以鄉鎮或部門為單位,行進式通過。他們行進到觀禮臺下,親熱地呼喊著臺上干部的名字,親切地互相拜年道賀。十里通衢兩旁密匝匝幾排人墻,人頭攢動。真是萬人空巷,傾城出動了!當地的一位領導告訴我:“如果我們不組織,老百姓也會自己走村串鄉演出,但要埋怨我們。春節里我們都全力以赴投入,把這當作新年的第一件大事,盡量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聽了這話我很高興:傳統節慶的根深扎在民間,逢春定會繁盛;州縣“父母官”沒有忘卻與民同樂的傳統,中華狂歡節會鬧得更歡!

    其實,像晉中這樣重視傳統節慶文化的地方越來越多,各地都在發掘傳統年節習俗,找回了許多年節習俗文化記憶。

    新興節俗傳遞博愛之心

    年節習俗在逐漸找回記憶的同時也在逐漸發展。比如,廣東中山市的“慈善萬人行”,就是元宵新民俗的典型代表。

    每到元宵節的下午,中山市在十萬彩炮的轟鳴中,成千上萬的人從西區岐江橋頭起步,沿著孫文路,一直向孫中山紀念堂走去。曾經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標志的孫文路,在萬人空巷愛心傳播的熱鬧中再次閃爍著新時代的風采。一路上龍騰獅躍,飄色競艷,沉寂了多年的民間藝術,再次出現在游行的隊伍當中,彩燈、人流、花海、旗潮、歌浪、笑聲、樂聲、鼓聲,匯成一首動聽的中山人民愛心敬老之歌。民間文化色彩斑斕,姿態萬千,地色、秋色、水色、高蹺、火龍舞、鶴舞、鳳舞、醉龍舞、麒麟舞、醒獅舞、扭秧歌、甲魚舞……一些快要失傳的民間藝術,幾乎成為每年慈善萬人行最吸引人的亮麗風景。慈善萬人行成為中山市民期盼的每年一次的文化盛宴。慈善的種子,博愛的火花,就在這種文化藝術的演繹中,撒向人間。

    中山的慈善萬人行活動,是群體性的公益活動,是通過廣泛發動,使人們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從各個方面,用多種形式,向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和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伸出援手,所籌善款代表了全社會的一片愛心。在慈善萬人行活動中,籌集善款,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更多的是各行業各階層為此而開展的義賣、義演、義診、義修、義載。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做好事辦實事的善舉,在全社會已蔚然成風。慈善博愛精神像明星朗月,在中山大地閃閃發光。

    慈善萬人行,已經滲透到中山人365天的生活工作之中,但它折射出的卻是中山人團結、友愛、求是、愛國、奉獻的精神。它已不是慈善捐款這么簡單,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捐款助人的范圍。人們在萬人行當中受到了愛的啟迪,發現了自己心靈中,那種真善美的閃光的東西。細心的人們發現,自從有了慈善萬人行,中山路旁那成排的矮燈很少被損壞,碩果滿枝的樹木依然優雅地站在街道兩旁。元宵節之夜,璀璨的燈光,在綠蔭下把這座小城裝點得更加溫馨和寧靜。

    融古今中外文化于一體的中山慈善萬人行,已經像春晚一樣,成為中山人一年中最不可缺少的節日大餐。在二十多年的不斷演繹中,它已經成為中山城市的元宵新民俗。

    作者:李漢秋(作者為第七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文學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5-03-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