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語言文字工作史話
2014/12/10 9:35:3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中國成立時,語言隔閡十分嚴重,全省人口中的8 0%是文盲,勞動者素質較低,嚴重地制約著我省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進程。在新政權剛剛建立,百廢待興,任務繁重的情況,省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從鞏固人民政權,加強民族團,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高度,及時地把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廣大工農群眾的文化素質提上議事日程。改造舊教育,創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教育成為教育戰線的中心任務。
1950年2月,省教育廳即提出了加強工農教育為主的工作方,采取開展掃盲和工農識字教育,開辦工農業余學、干部文化補習學校、工農速成學校和速成班等辦法,使廣大工農群眾及其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積極落實語言文字工作政策,開始加強語言文字工作。1952年8月,省教育廳、省總工會根據教育部和省政府指示,聯合召開推行速成識字法工作會議,舉辦了第一批速成識字法教師訓練班。9月,成立了河南省識字運動委員會,11月,省政府頒發《河南省1952年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掃除文盲運動計劃》,在全省范圍內廣泛掀起推行速成識字法熱潮,有力地推動了掃盲運動的開展。可見,文字改革及語言文字工作一開始就是為發展工農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務的。
從5 0年代中期開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行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一系列決定和指示,隨著語文字各項規范標準的陸續出臺,我省對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中小學和師范院校提出了落實三大任務的明確要求,加大了行政推進力度,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全面展開。1956年1月,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后,河南省各級各類學校遵照執行,開始推行使用簡化字。7月,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河南省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由中科院學部委員、著名哲學家、史學家稽文甫任主任。1957年3月,省教育廳發出《關于在學校中積極推廣普通話的幾點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須把推廣普通話列入工作計劃,指定專人負責;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把推行普通話列入教學計劃。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指導,省教育廳還建立了推廣普通話辦公室。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如開展漢語方言普查,舉辦普通話語音研究班、教師訓練班,召開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會、匯報會,舉辦普通話語音教學廣播講座,制定課程教學標準,對在學校教育中使用規范漢字,在小學階段教授漢語拼音,運用拼音識字掃除文盲提出要求等等。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規范標準,中小學和師范院校逐步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堅持教授簡化字和漢語拼音。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和漢語拼音表現出極大熱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建國后的1 7年,我省的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為保障工農群眾受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發展,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為進一步提高國民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奠定了基礎。
1 9 6 6年至l 9 7 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業,包括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遭到嚴重破壞。“文化大革命”結束,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指引下,教育戰線全面撥亂反正,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又開展起來,1978年,省教育局發出通知,要求貫徹執行教育部《關于加強學校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教學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類學校教師凡是能夠說普通話的都要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和漢語拼音的師資培訓工作要納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師資培訓計劃。從1979年開始,省教育廳又設立語言文字辦公室,負責這項工作。
八十年代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6部教育法律。國務院頒布了1 6項教育行政法規,原國家教委發布了2 0 0多個教育行政規章,我國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其中《教育法》根據我國《憲法》的有關條款,明確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字”,《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幼兒園管理條例》、《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等也對學校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的用語作出了規定,為進一步開展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1986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確定了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有關法律和方針、政策,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逐步加大普及普通話、推行規范字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力度,努力增強教師和學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應用能力,學校語言文字工作不斷得到發展。我省在“抓好中師,促進高師和中小學,帶動普通高校和全社會普及普通話”方面創造了新鮮活潑的經驗。其主要做法:抓骨干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推普隊伍;抓口語教學,加強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抓達標驗,促推普經常化、制度化。這些做法得到國家語委、國家教委的贊同。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我省進一步加強了語言文字工作。1996年,我省建立了河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及辦公室。隨著大多數市地語言文字工作機構的恢復、建立和語言文字工作網絡的逐步形成,我省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宏觀管理、行政推進力度和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王作效果日益顯著。省語委、原省教委轉發了國家語委和原國家教委制定的學校推廣、普及普通話系列評估標準,并對師范院校、職業學校和中小學的普及普通話工作有計劃地進行檢查評估;要求職業學校開設普通話口語課,并為職業學校編寫教材,培訓師資;制定了師范院校和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實行《普通話水平合格證書》的制度;教育系統實行普通話等級證書的制度;對部分教師及師范院校畢業生提出了普通話等級要求,并開展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師范生、職專生的測試成績與畢業證掛鉤,教師的測試成績作為推薦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從1998年起,每年一屆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始舉行。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作為基本力量積極參與,對全社會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全省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從一般性號召提倡逐步轉向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評估,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同宣傳引導相結合,從主要在師范院校和中小學開展逐步擴大到各級各類學校,從主要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逐步拓展到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從城鎮學校擴展到鄉學校。目前,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字在學校教學領域已占據主導地位,普通話在師范院校和部分其他學校已成為教學語言,全省有10所中師已初步實現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一批語言文字工作的先進學校和先進工作者涌現出來。為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始開設計算機課程,以漢語拼音為基礎的計算機漢字碼輸入方法普遍使用。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整理簡化漢字等方面的成果,越來越多地用于中文信息處理,為我省計算機的普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提供了有利條件。
來源:河南省語言文字工作信息網 時間:2008-07-11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