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河南人民在一起
毛澤東在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過程中,與河南的干部、群眾、知識分子有過廣泛的接觸和交往,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鎮平人彭雪楓與毛澤東相識于中央蘇區,在紅軍長征路上他們生死與共。1944年9月,彭雪楓在河南夏邑縣與敵作戰中英勇犧牲,年僅37歲。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為彭雪楓將軍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在挽詞中說:“雪楓同志在與敵人斗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被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毛澤東與朱德等人撰寫了巨幅挽聯深切悼念彭雪楓,高度評價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毛澤東與確山人楊靖宇雖未謀面,但對他的光輝事跡了解頗多。1938年2月毛澤東與合眾社記者王公達談話中熱情贊揚了民族英雄、東北抗聯總指揮、楊靖宇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精神。1938年12月毛澤東主持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發出致敬電,高度贊揚抗日聯軍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電報中說“我們也不會忘記在最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同民族死敵作長期斗爭的親愛的同志們”,中央鼓勵他們繼續堅持抗戰。1951年10月,《毛澤東選集》第一版出版發行,在經毛澤東審定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的注釋中,稱“1934年后,一切東北抗日的隊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成為統一的東北抗日聯軍,以著名的共產黨員楊靖宇為總指揮,長期堅持了東北的抗日游擊戰爭。”楊靖宇由此成為唯一寫入《毛澤東選集》第一版注釋的抗聯領導人。1958年2月23日,中共中央為楊靖宇舉行了隆重葬禮,各界代表9000余人參加,毛澤東在獻給楊靖宇的花圈上寫道:“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毛澤東和他的馬夫侯登科之間的故事也非常感人。河南人侯登科比毛澤東大三四歲,從長征途中開始跟隨毛澤東,為毛澤東飼養戰馬,二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紅軍剛到達陜北時,毛澤東與侯登科談話:“許多人都到前方打仗去了,你還在這里喂馬,不覺得太委屈了嗎?”侯登科回答:“我愿意給您當一輩子馬夫,能為您服務,我特別高興。您不是經常講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嗎?我愿意繼續跟著您喂馬。”在延安時期,他精心飼養牲口。還常對人講:“為了革命,為了毛主席的身體和安全,喂馬是我心甘情愿的!”還說:“我不能拿槍上前線,又不會拿起筆來寫東西,我就會鍘草煮料喂牲口。毛主席騎著我喂的牲口指揮部隊打勝仗,我越干越有勁頭。”1948年冬,侯登科積勞成疾,在西柏坡病故。當時正是三大戰役最緊張的時候,為了不干擾毛澤東工作,有關領導決定不要把侯登科病逝的情況向毛澤東報告。后來毛澤東知道了,非常惋惜和難過,專程到侯登科的墓前悼念。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再忙也應該告訴我嘛。老侯可是個好同志呀!他是河南人,從參加革命以后就沒有回過家。家中有老有小,為了革命,他把一切都獻出來了。”毛澤東還對他的衛士們說:“老侯干了一輩子革命,就當了一輩子馬夫,他從來都沒有不安心過,從來也沒有看不起自己當馬夫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革命。要號召大家向老侯同志學習,干一行,愛一行,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
毛澤東非常關心愛護河南著名學者、作家、藝術家。他支持唐河籍哲學家馮友蘭編寫《中國哲學史新編》、贊賞內黃籍哲學家趙紀彬的《論語新探》,鼓勵鞏義籍藝術家常香玉為人民演好戲,親自批示為鄧州籍作家姚雪垠創作小說《李自成》提供條件,熱情推介鄭州作家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洛陽籍作家李凖的《不能走那條路》等作品。
毛澤東親切接見過許多河南的英雄模范、民主人士和廣大干部群眾。在中南海豐澤園家中先后親切接見并宴請過“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沁陽人宋學義、無腳拖拉機手、沁陽人李來財、封丘縣應舉社社長崔希彥等人。在北京多次接見魯山縣農業勞模蘇殿選、新鄉縣著名勞模史來賀,全國勞模劉九學(焦作礦工),在河南省委北院接見河南省和鄭州市直屬機關黨政軍干部13000多人,這些都是長期以來在中原大地廣為傳頌的毛澤東密切聯系群眾的動人故事。
在河南,有機會與毛澤東直接交往的人畢竟有限,但是毛澤東思想對河南人民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在毛澤東旗幟下涌現出的彭雪楓、楊靖宇、焦裕祿、史來賀、趙春娥等英模人物及其形成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正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于吉林(本文作者為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原標題:毛澤東的雄才大略與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