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邵學(xué)強收到消息:邵家要派人來實地考察。經(jīng)過實地考察,邵家人給出了肯定答復(fù):同宗同源、特事特辦!2008年春末,邵氏基金會將50萬元港幣交付給教育部,用于重建安樂小學(xué)。2009年9月,由邵氏基金會斥資重建的原安樂小學(xué)校舍煥然一新,該校也更名為安樂逸夫小學(xué)。
鐘愛河南文化
厚重的中原文化屢屢吸引邵逸夫蒞臨訪問。據(jù)本報2007年9月19日報道,當(dāng)年9月17日~18日,邵逸夫一行50余人來我省參觀訪問。在兩天的時間里,這位百歲老人在洛陽先后參觀了白馬寺、龍門石窟等地,對河南的名勝古跡和文化底蘊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曾在龍門石窟為邵逸夫解說的導(dǎo)游曹燕回憶說,考慮到邵逸夫長期在香港居住,景區(qū)還專門配備了英語解說,但邵逸夫提出只要中文解說。邵逸夫了解中原文化,曹燕解說時的一些口誤,他能當(dāng)即指出來。
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tài)最美、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數(shù)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不僅是當(dāng)今龍門石窟最具標志性的作品,也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藝術(shù)的代表作。那天,這位百歲老人,在攙扶下最終站在了盧舍那大佛前,感受厚重的中原文化。
在文化圣地白馬寺,邵逸夫也是全程觀看。他從第一座大殿,看到了最后一座大殿,每個殿都沒落下。
此次行程中,邵逸夫還點名要看久負盛名的唐三彩。
行程結(jié)束時,邵逸夫用帶有港臺音的普通話與工作人員告別:“謝謝你們,這里很美。”
這次行程,邵逸夫也給在場的年輕人留下直觀而難忘的印象。時僅26歲的曹燕說,邵先生是一位和藹有風(fēng)度的紳士;他沒有架子,沒有距離感,就是一位可愛可敬的老爺爺;他很尊重人,講解時他會給你回應(yīng)。他在白馬寺大雄殿佛堂前拜佛的情景也令人動容:從輪椅上走下,長久地跪拜在佛堂前,看著佛像,嘴唇微微顫抖,好像在說些什么。
邵逸夫?qū)χ性幕那嗖A并非偶然。在此之前,1990年他也曾抵達洛陽,在洛陽停留了三天。據(jù)河南大學(xué)前校長李潤田回憶說,1990年7月22日,邵逸夫來到洛陽,先后到龍門石窟、白馬寺參觀訪問,聞訊趕來拜訪的李潤田全程陪同。
邵逸夫?qū)χ性幕暮駩蹚钠渌顿Y拍攝的電影里也能窺見一二。1982年由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風(fēng)霏一時,其實,在此之前,邵氏影業(yè)在1976年就拍了同名電影。邵氏影業(yè)曾拍過多部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片,票房大好,中原文化也進一步為人所知。 □本報記者楊萬東【原標題:邵逸夫與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