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與軹國故城
大明寺位于“古軹國”的中心地帶,其前身是古軹侯的家廟,現大明寺和軹國故城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寺的歷史與軹國故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軹國故城位于濟源市軹城鎮東西軹城村,該城始筑于春秋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歷時1200余年。西漢初期,軹國故城已非常繁華。漢代初期,惠帝子劉朝、文帝舅舅薄昭先后被封為軹侯。《鹽鐵論》記載古軹國“富冠海內,為天下名都”。軹侯在涂溝河東岸修建了祖廟,同軹國故城的歷史一樣,當時用來焚香祭祖的祖廟也經歷了朝代更迭和諸多變遷。隋朝之后,軹縣并入濟源縣,軹城地位下降,逐漸淪為村鎮,祖廟的祭祖功能也逐漸消失。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并逐步興盛起來,到了宋仁宗時期,作為儒學思想載體的古軹侯家廟,逐漸發展成了佛教寺院,改建后稱通慧禪院。到金末,歷經戰亂,成為廢墟。金末元初,該寺住持總公、克公、恩公歷時三十年重建寺院,使大明寺又恢復了以往的繁華景象。元仁宗登基前,曾親臨大明寺,焚香祈禱,并頒布令旨,保護寺院財產。明成化六年和弘治十六年,明萬歷四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四年均有補建和重修。目前,大明寺和軹國故城共同構成了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古軹國文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