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1日召開的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驗收推進會上了解到,按照文化部和省政府辦公廳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要求,濟源市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普查工作力度,使普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濟源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以來,普查人員深入農村、社區摸排,陸續發現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過近4個月的努力,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收集線索11321條,立項580個,完成文字資料87萬字,照片資料1248張,錄音資料13個小時,錄像資料42個小時,按比例完成線索排查村(居)226個。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普查工作分為普查準備、實地調查、普查總結3個階段。凡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屬普查范圍,具體內容包括:語言文字(方言)、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13個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