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瀆廟,座落于濟源市區西北濟水發源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筑博物館"的美譽。濟水在古時獨流入海,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四瀆"。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濟瀆神敕建濟瀆廟。唐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鑒于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于祭祀,故在濟瀆廟后增建了北海廟。
經歷代增修,逐步形成了規模宏大,布局有序,風景秀麗的古典園林式建筑群。 該廟座北朝南,平面布局呈"甲"字形。總面積為86255平方米。總體建筑排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后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筑二十二座,唐至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廟內現有我省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筑"清源洞府門";有我省現存時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筑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唯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回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等。(原標題:古建筑博物館:濟源濟瀆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