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牛膝為我國常用中藥材,栽培和應用歷史悠久,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在國內外市場上久享盛名。
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牛膝始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記有"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墜胎"等功能。歷代本草均有記載。《名醫別錄》載:"生河內及臨朐。"、《本草經集注》云:"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名也。""河內"系指今河南的黃河以北的沁陽、溫縣、武陟、孟縣、博愛一帶,古時均為懷慶府所治。"臨朐"在今山東境內,"近道"系指江蘇一帶,可見牛懷膝很早就產于河南、山東、江蘇等地,以河南懷慶府所產者為主,稱為懷牛膝。宋·《圖經本草》記載:"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明·本草綱目》列入草部隰草類。又名牛莖、百倍、小莧和對節。并對牛膝的野生、栽培、植物形態、采收加工、質量、功能主治等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記載。宋·《本草衍義》記載:"今西京作種畦,有長三尺者最佳。"按北宋時之"西京"系今河南洛陽,去沁陽、武陟不遠。說明在宋代,河南懷慶已種植,且質量優良。
產地分布:
野生懷牛膝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山東、江蘇。遼寧、河南、河北均有栽 培,河南武陟、溫縣、夏邑、孟縣、博愛、沁陽、是懷牛膝栽培的發源地,產量大,稱地道藥材。此外河北安國、定州、深澤、晉縣、南宮、望都、安平、完縣也有一定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