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女媧上到高山上以后,她們就想:這滔天的洪水是從哪里來的?她們仰臉一看,嚇得張嘴吐舌頭。原來,西北邊天上不知被誰捅了個大窟窿。天河里的水,順著大窟窿一個勁地往下灌。天也變得向西北傾斜了,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走:地也向東南塌陷了,所以滔滔洪水,不分晝夜都向東南流。
女媧和伏羲商量說:“這洪水既然是從天河里漏下來的,所以,咱們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想辦法把天補嚴實。”二人思來想去,誰也沒有主意。后來他們又見到小白龜,就問,小白龜說:“用五彩石”,“這五彩石去哪找?”小白龜抬起前腳一指,說:“這里有五彩石,這山谷里多的很”!于是,她們倆認為第一要事就是煉石補天。
為了補好天,得先壘補天臺。說干就干,他倆采石子,拾石頭……太陽升了九十九次,又落了九十九回,補天臺終于壘好了。他倆就跑遍山山嶺嶺,采集五色彩石,提煉補天材料。后來,百鳥看到她倆辛苦,就主動給他們銜柴送些;百獸看到他倆勞累,就積極幫她們馱運古料……各路人馬,川流不息,就這樣,經過三個寒來暑往,苦干了三個三百六十五天,眼看就要把天補嚴實了,站在補天臺上不分晝夜補天的女媧卻累得倒下了。伏羲站在一邊,心里一急,趕緊順手搬起了一些大冰疙瘩,把東北角留下的那個窟窿堵住了,所以,懷慶府一帶一刮起東北風,天氣就變冷,就下大雨、猛雨,五黃六月還常常下冰雹。
為了紀念女媧補天的功績,后人就把為女媧補天壘的那個臺,取名叫補天臺。補天臺所在的那架山,叫補天峰。山下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堆五色彩石,叫補天遺石堆。初生嬰兒的囟門要三年才能長嚴,也是天帝為了讓人們牢牢記住女媧補天三年的辛苦而點化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