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轉枝柏
孟州市西三十里有個冶戍村。村南有一棵千年老柏樹。這柏樹有兩摟粗,三丈多高。樹上枝杈大都是光禿禿的,只有一方枝杈上綠葉蔥蔥。據傳說,每隔六十年,這一方枝葉敗落,接著另一方枝杈泛青,生出綠葉。因為這棵樹輪換生葉,人們給它起名“轉枝柏”。
一千七百多年前,河陽縣城就在今天的冶戍村。一天,新縣令潘安正在堂前踱步,思謀治理河陽的良策,忽聽衙役稟報:“有人求見。”潘安點頭答應。不一會兒,進來倆人。前邊一人紳士打扮,手執大紅柬帖。后邊一個莊戶模樣,肩扛一株翠柏樹苗。到了面前,那紳士打扮的人先施一禮,然后恭恭敬敬地遞上紅帖:“大老爺在上,小民受眾鄉親之托,祝賀大人光臨本縣供職,獻上翠柏樹苗,以表心意。”潘安展開紅帖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首詩:“根深枝葉翠,河陽百姓心。歲歲盼崢嶸,代代留芳馨。”“好,好!”潘安滿面笑容連聲叫好:“父老鄉親們的心意,潘某全領了!”說罷,吩咐衙役拿來鐵掀,親自挖坑,把樹苗栽在衙門前邊。然后,面向太陽深深作了一揖說:“青天在上,潘某定要做一個愛民憂民的清官,決不辜負河陽父老企盼。如若貪贓枉法,坑害庶民,定遭五雷轟頂之災。此柏樹可做見證。”
潘縣令“栽樹立誓”的事像風一樣吹遍全縣,百姓人人拍手稱贊。城里居民每逢挑水從衙門前路過,都要給小柏樹澆上一碗半碗水。像愛惜自己的心肝寶貝一樣。數年以后,小柏樹越長越旺,青枝綠葉郁郁蔥蔥,十分喜人。河陽縣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五谷豐收,桃李成林。家家有糧,戶戶有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們從心眼里感謝“潘青天”的恩德。燒香敬神時也暗祝“潘青天”像柏樹一樣安康長壽。
潘安離開河陽去外地任職時,百姓夾道相送,灑淚而別。此后,河陽一連幾任縣令,只管個人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顧黎民百姓死活。河陽連年大旱,飛蝗成災。官府不僅不管,反而攤派苛捐雜稅,逼得百姓背井離鄉,逃荒要飯。衙門前那棵柏樹也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勝一年。慢慢地大半邊枝葉都枯黃了,只剩下正南方的枝杈泛青,長出新葉。傳說,潘安死后,玉皇大帝封他為“土地神”。他在哪一方當官,柏樹哪一方枝杈就泛青,綠葉茂密,長青不衰。一千多年后柏樹雖然老了,可他的心卻沒有死,時時刻刻都在懷念“潘青天”。如今,還只有東南方的一股青枝綠葉,朝著他的故鄉中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