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突出強調了文化的力量。乘此東風,沁陽將以打造‘樂圣’和‘音樂之城’為契機,科學規劃、有效整合本地的神農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名人文化等資源,進一步繁榮文化事業,使其充分發揮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沁陽市委書記陳敬如道出了活動的初衷。
朱載堉是“世界級文藝復興式人物”。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是科學和藝術巨星。其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為樂器制定了發音和理論標準。直到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今天的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與此同時,他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樂器——弦準;他第一個提出了“舞學”一詞,并為之規定了內容大綱,將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對待。
他在古代律學、樂學、歷學、算學、舞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有重要貢獻,留下了大量的音樂文化遺產,被尊為樂律圣人。他在世界科技史上為我國奪得多項世界第一,其成就達到了明代自然科學和藝術科學的頂峰。
1997年,江澤民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中曾指出:“明代朱載堉首創十二平均律,后來被認定為世界通行的標準音調……中國人的這些發明創造,體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科學精神與道德理想相結合的理性光輝。”將朱載堉推向了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的巔峰。
該市是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的首批“千年古縣”,又是“全國嗩吶之鄉”、“懷梆之鄉”,音樂是其城市品牌形象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該市將在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把“音樂之城”作為核心內容,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開發。除了興建朱載堉紀念館新館、再現鄭藩王生平生活外,該市還將全力推進“樂圣”朱載堉品牌和“音樂之城”形象的整合傳播,通過邀請知名專家、團隊拍攝大型專題片、創作有關朱載堉生平的影視劇以及借助朱載堉誕辰,每年舉辦主題不同的紀念活動等方式,進一步叫響“樂圣”品牌,帶動“音樂之城”創建取得實效。
在此基礎上,該市還將調整結構、引進資本,培育和發展龍頭文化企業集團,迅速推出一系列關于“音樂之城”的文化產業項目,使其成為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
“在總投資約1.5億元的沁陽市文化藝術中心,朱載堉音樂廳是三大主體建筑之一,今年年內竣工,這是紀念朱載堉逝世400周年的獻禮之作。我們對‘樂圣’品牌充滿信心,‘音樂之城’將會是我們城市名片中最亮麗的一個,我們將全力培育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該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新洪說。(邱明媚)【原標題:叫響“樂圣”品牌打造“音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