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品牌 >> 瀏覽焦作

圣賢的“品牌”效應叫響焦作

2013/10/23 17:30:18 點擊數: 【字體:


圣賢的“品牌”效應叫響焦作
2006年,焦作市中站區政府投巨資在毗鄰許園處,修建了占地430畝的許衡文化公園。

●許衡身上蘊藏著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如今,焦作市傾力打造許衡文化核心品牌,不但修繕了許衡陵園,興建了許衡廣場、許衡文化公園,設立許衡街道辦事處,命名許衡中學,還舉辦“中國首屆許衡學術研討會”、籌拍《大儒許衡》電視劇等。    ●為慶祝許衡誕辰800周年,2009年11月,焦作市舉辦的祭祖大典活動,再次將許衡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東方今報記者殷曉章/文圖

    從祀曲阜孔廟

    在焦作市,與許衡有關的遺跡,除了許園外,還有許衡祠。

    許衡祠坐落在中站區許衡街道辦李封二村,占地約4畝。許衡祠始建于元末明初,為朝廷表彰許衡敕建,后成為祭祀許衡的場所,現為“省保”單位。

    許衡祠建筑也是紅墻綠瓦,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刻著“魯齋許夫子祠”字樣的匾額,左右兩個側門上分別懸掛刻著“道德博洽”、“中立不倚”字樣的匾額,取自大德元年成宗皇帝追封許衡“道德博洽謂之文、中立不倚謂之正”的詔書。大殿內供奉著一尊許衡的坐像,許衡身披黃袍,雙手握朝笏,莊重威儀。

    李封二村為許衡晚年的居住地,而新鄭市辛店鎮許崗村,為許衡的出生地,F在的許崗村,許姓為村中大姓,大都是許衡次子許師遜的后裔。村中的許氏祠堂,為元大德七年(1303年),許衡的學生、新鄭縣令鄭沖霄所建。

    可惜的是,許氏祠堂毀于“文革”,但清雍正年間建立的“許魯齋故里”碑保存尚好,這也是許衡出生地的一個有力佐證。

    許衡去世后的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元仁宗詔命許衡從祀孔子廟廷。

    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兩側的房子叫“兩廡”,是后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有156人。這些先賢先儒原為畫像,金代改為塑像,明成化年間一律改為寫有名字的木制牌位。

    許衡的牌位,供奉在西廡內一座神龕中。紅色木牌上,用黃字寫著“先儒許子衡之神位”字樣。

    傳揚漢學

    2005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有一道辨析題。

    題目的內容是:在元朝時,有一個叫許衡的人,盛夏行路,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靜坐樹下不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么亂,梨樹哪有主人!”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難道我們的心也無主了嗎?”

    這個故事并非杜撰,《元史》對此有記載。

    許衡祖籍焦作沁陽,公元1208年,許衡的父母為避戰亂,遷居新鄭城西辛店鎮許崗村,第二年9月29日許衡生于許崗村。公元1232年,蒙古兵的鐵蹄踏進新鄭,23歲的許衡跟隨眾人逃難至途中,便發生了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的故事,充分體現了許衡不同常人的道德操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許衡長大后,和其世代子孫著書論道,研習數理,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魯齋學派,他與南方理學大師吳澄合稱為“南吳北許”。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高榮盛認為,許衡最重要的歷史業績是傳承程朱理學于北方,傳揚漢學促進一統。“這位站在歷史轉口的赤誠君子,他為古代政治文化的傳承豁亮了一道主題:他接通兩宋以來的儒學道統,并通過對理學核心典籍的解讀和傳揚,將大一統時代的政治文化納入理學的軌道上來”。

    遺風

    許衡不但是元代初期的一位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詩人。他著有《魯齋集》、《魯齋心法》、《讀易私言》等。其中,《許文正公遺書》被收入《四庫全書》。

    許衡一生寫了不少詩作,主要體現出的是儒家傳統的風世教化和言志抒情,格調清新自然,獨具特色。

    他的一些詩被收錄在《元詩選》一卷中,“作者小傳”中評論說:“先生開國大儒,不借以文章名世。然其古詩亦自成一家,近體時有秀句。”

    此小傳中列舉他的詩歌名句有《登東城》中的“亂云隨日下,荒草過堤平”,《秋晴》中的“云影水邊去,雁行天際來”,《用吳行甫韻》中的“五畝桑麻舍前后,兩行花竹路西東”等。

    1276年時,許衡在朝中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時,到新鄭遷雙親墳墓至焦作李封村,寫下了“思卻千思與萬思,音容無復見當時。草窗夜靜燈前教,蔬圃春深膝下嘻。將為百年供色養,豈期一日變生離?泰山為礪終磨盡,此恨綿綿未易衰”的詩句。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3年10月21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潮州“論”韓愈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