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與品牌 >> 瀏覽焦作

焦作太極拳,一張閃爍的文化名片

2014/1/2 18:44:18 點擊數: 【字體:


    太極拳既是中國傳統武術園地中的艷麗奇葩,又是凝聚中國傳統文化于一身的璀璨明珠。目前,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練習太極拳的人數超過1.5億,其中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

  太極拳發源地在溫縣

  太極拳發源于焦作溫縣有翔實的記載。太極拳的創始人是陳氏家族的第九代傳人陳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陳王廷自幼聰穎好學,刻苦自勵,文武雙修,孜孜不倦;成年后學識淵博,武功超群,尤善輕功絕技。
  
    晚年,陳王廷立志造拳。他在祖傳拳術的基礎上,博采民間多種拳術之長,依據《河圖》、《洛書》、《太極圖》、《太極八卦圖》之太極陰陽學說,融道家導引術、吐納養生術和中醫經絡學說于一爐,大膽創新,創編了一套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老少咸宜的新拳術——太極拳。

  陳王廷創編的太極拳和器械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一百單八式太極長拳(也稱陳氏通臂拳)、雙人推手,以及刀、槍、棍、锏、雙人粘槍等器械,均以太極命名。在創編太極拳的同時,陳王廷還創立了太極拳理論。它包括了柔中寓剛,避實擊虛,隨機應變,以意行氣、勁力內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因敵變化等內容。

  在此后3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陳氏后裔在繼承“獨家之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使這朵武林奇葩日臻完美,名聞遐邇,其間出現了幾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陳長興(字云亭,1771-1853),陳氏十四世傳人。他在陳王廷創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108式太極長拳)的基礎上,概括歸納,化繁為簡,精心創編了流傳至今的陳氏太極拳老架(大架)。流傳至今的論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永無要言》、《太極拳戰斗篇》、《陳長興太極拳總歌》等。這些著作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太極拳理論,從理論上將太極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自古以來,武術界有“傳男不傳女”的規矩,陳氏家族更有“太極拳不傳外姓”的族規。為人豁達大度的陳長興卻根本無此狹隘偏見。在村里開辦武學的陳長興,毅然打破“拳不外傳”的祖訓族規的束縛,破例收河北廣平府人楊福魁(字露禪,1799-1872,楊式太極拳創始人)為徒,盡心傳授。

  陳鑫(字品三,1849-1929),陳氏十六世孫,清末貢生,為近代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其主要著作有《陳氏家乘》5卷、《陳氏太極拳圖說》4卷、《太極拳引蒙入路》1卷、《三三六拳譜》等。

  陳氏第十七世傳人陳發科(字福生,1887-1957),是近代太極拳史上又一位對發展和傳播太極拳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為了普及太極拳,使之走向社會,走向全國,幫助廣大群眾強身健體,陳發科在1929年至1957年期間,長期在北京教授拳術,桃李滿天下,使陳氏太極拳由“家傳秘學”逐步走向了社會。

    太極拳近代之光

  出獨特貢獻的,還有陳氏十八世的陳照丕(字績甫,1893-1972)。陳照丕21歲出任溫縣國術館教習,1928年應聘赴北京授拳。陳照丕曾應邀于宣武樓設擂,以武會友,連續17天未逢對手。如今,蜚聲海內外的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陳小旺、陳正雷、朱天才、王西安,以及陳世通、陳小興等新秀均出自他的門下。

  太極拳源流之爭的背后

  自陳王廷創編太極拳以來,歷經300多年的發展,太極拳走出陳氏家族的圍墻,經過眾多武術家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當今流行于世的陳、楊、武、吳、孫、和等多種流派。這個融會著眾多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拳種,由于蘊藏著東方哲學的深刻內涵,將陰陽、動靜、形神等對立統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學、倫理、武學、醫學、藝術等資源融入武術之中,集技擊、強體、健身、益智和修性為一體,演練形式符合人體運動的規律且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所以,受到了世界上眾多人群的追求與關愛。太極拳運動被譽為當代世界的第一健身運動。

  目前,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練太極拳者有1.5億人,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據統計,目前僅焦作地區,就有80多萬人練習太極拳,現有太極拳武館、學校50余座,基層太極拳組織200多個。其中,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練太極拳者多達10萬人。2000年6月20日,國際武術聯合會執委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5月份定為世界太極拳健身月。

  從某種意義上說,太極拳已經超越了地區和國家,成為一張閃爍金光的文化名片。

  歷史明確記載,河北永年人——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是陳氏太極拳傳人陳長興的徒弟,河北邯鄲市和永年縣從1991年起,每年都舉行盛大的國際太極拳大會。

  而湖北省十堰市則干脆直接對外宣布太極拳發源于武當山。因為太極拳到底是源于武當山還是溫縣陳家溝,有關人員還曾訴諸法庭。

  令焦作人自豪的是,2007年8月21日,國家武術管理中心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舉行了“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的掛牌儀式。這次掛牌,為太極拳源流問題的爭論,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

  繼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授予陳家溝“太極圣地”、2006年國家將陳家溝的太極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國家武術管理中心在組織專家對太極拳源流問題進行多年的考察論證后,將“太極拳發源地”的牌子隆重地掛在陳家溝(國家文化系統也做出了同樣的考察認定)。這是國家有關單位對太極拳源流問題再一次的科學定論,此舉對太極拳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與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太極拳發源地的唯一性,對于焦作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資源,更是一張響當當硬邦邦金燦燦的文化名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1-7-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