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一支與地名有關(guān)。相傳在今河南溫縣東部一帶,在商朝時被稱為邢,由于與耿字的讀音相近也稱耿。在其第14任國王祖乙在位時,因?yàn)椴粷M于國都相的殘破,將國都遷到這里,使之一度成為商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后來,由祖乙六傳至盤庚,才將國都從這里遷走,定居于殷。在盤庚南遷時,一部分商朝王族不愿南遷,因而留居下來,并以地名為姓氏,成為歷史上最早一批以耿為姓的人。另一支出自春秋時期的耿國是由國名而來的姓氏。另外,在古今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一些以耿為姓的人。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陽(今屬河北)為郡望,當(dāng)代則以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山東、山西、黑龍江、遼寧等省為主要居住區(qū)。歷代名人,主要有漢太守耿夔、大司農(nóng)耿壽昌、唐詩人耿 湋、宋名將耿京、清蕃王耿精忠、當(dāng)代外交家耿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