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外那三聲炮如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聽到豫劇《穆桂英掛帥》中這熟悉的唱詞,凡是喜歡豫劇的戲迷朋友在感到興奮的同時,又為開封歷史上威風凜凜的“楊家將”多出了幾分自豪。臨近年關,隨著各類演出的增多,人們在不同場合越來越多地聽到了關于“楊家將”的戲曲唱段。
那么,我市對“楊家將”戲曲弘揚和挖掘得怎樣呢?人們在欣賞不斷創作出的新劇目的同時,也盼望著能夠看到更多關于“楊家將”題材的豫劇,在這方面,我市各演出院團、公園做得怎么樣呢?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楊家將”戲曲歷史上有很多
說到開封戲曲中關于“楊家將”題材的戲曲,開封市豫劇院院長李瑞感觸良多,他說:“因為楊家將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開封,所以不管是作為演員的我還是市豫劇院,都和楊家將題材的豫劇有著割舍不斷的情緣。僅僅一出《穆楊會》,從1981年開始就成了市豫劇院的保留劇目,一演就是30年,我在這出戲里扮演楊六郎也有30年了,演出場次近3000場。無論在省內還是在省外,這出戲都是開封市豫劇院的保留劇目,每到一處,演出都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據他說,到外地演出,當觀眾聽說開封的劇團要演楊家將的戲,都表現出一種獨有的興趣。
一直對開封歷史研究非常感興趣的市文物公園局黨委書記、研究員劉順安說,素有“戲曲之鄉”之稱的開封,明清時期就是我國戲劇、曲藝活動的重要舞臺,尤其是清末民初以來,作為河南省省會,聚集了中原地區文化藝術的精華,開封不僅是豫劇和河南墜子的發祥地,而且還繼承、發展了曲劇、京劇等戲曲藝術,培養出了大批藝苑名伶。開封還是楊家將遺跡和楊家將故事傳說最多的地區之一,如孝嚴寺(楊業家廟)、楊家水波、天波楊府、佘太君廟和楊家湖,傳說如“潘楊訟”等都和楊家將故事有關。開封在戲曲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楊家將故事的互相并存,使得開封楊家將戲曲劇目久演不衰。
說到開封豫劇界演出的“楊家將”的戲劇,劉順安一口氣向記者列出了十幾個:《楊七郎打擂》、《楊家將》、《楊七郎招親》、《楊八郎探母》、《五臺山》、《楊景打擂》、《楊八姐鬧酒店》、《楊宗英下山》、《楊金花奪印》、《佘賽花》、《穆桂英》、《穆桂英下山》、《轅門斬子》、《破天門》、《破洪州》……有資料顯示,有關 “楊家將”的劇目至少有50個之多。劉順安說,開封歷史上上演“楊家將”戲劇,曾經起到了鼓舞人們愛國斗志的作用,如抗日戰爭時期,著名演員于從云演出的《闖幽州》、《破洪州》、《楊文廣征東》、《打楊八》、《高旺背鞭》、《虎邱山》、《寇準背靴》;杞縣京劇俱樂部的《楊老將碰碑》;開封正俗學社(市馬道街西商場)的《四郎探母》、《轅門斬子》;丙子劇社的《穆柯寨》等都反映了時代精神,鼓舞了河南人民。
挖掘弘揚“楊家將”文化品牌時機已到
說到開封,人們就會非常自然地想到楊家將、包公,但究竟如何才能將“楊家將”戲曲做大、作出影響?開封市文化戰線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努力探索著。
李瑞告訴記者,目前,市豫劇院正在排練多個歷史題材的新劇目,其中有關“楊家將”的劇目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除了《趙匡胤》、《花蕊夫人》等與北宋歷史有關的劇目,《楊七娘》等一批與楊家將有關的新編歷史劇目都正在運作當中。“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開封文化元素中叫得響的符號包裝得更完美,叫得更響亮!”李瑞說。
談到有關楊家將的話題,劉順安認為,作為開封市的景點,開封府就要把有關包公的內容做足、做透,而作為天波楊府,要著重在楊家將的歷史傳說中深入挖掘,通過戲曲、電影、展覽等形式進行楊家將風采展示,這是一個影響力非常大、市場潛力無限的項目。天波楊府景區主任劉榮表示,目前,該景區已經開始著手打造有關楊家將故事傳奇的實景演出劇目《宋太宗訪帥》和《佘太君點將》,同時圍繞“楊家將血染疆場撼天地,故事會蕩氣回腸動人心”的主題,通過戲曲、評書、電影等方式全面展示楊家將故事,打響開封楊家將文化品牌。“我們還準備在天波楊府通過舉辦戲曲擂臺賽等形式吸引更多游客來這里了解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將的愛國仁義精神,是開封‘楊家將’文化品牌不斷發展、創新,且為大家所喜愛的根本原因。相信‘楊家將’這個文化品牌一定能在開封打響。”劉榮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