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公園是中國百家名園之一,坐落在開封城的東北隅,總面積為37.24公頃。園內的主要景點有:“天下第一塔”石碑、盆景苑、靈感院、接引殿、鐵塔、鐵塔文物陳列館、何公軒、開封古城墻,以及月季園、上方苑、竹園、鐵塔湖等等,鐵塔公園集文物古跡、園林藝術為一體,一展風姿,廣迎四方游客。
公園內的主體文物——鐵塔,原名開寶寺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高55.63米,八角十三層,因其通體鑲嵌褐色琉璃磚,顏色近似鐵色,從元代起民間就稱其為“鐵塔”。是目前我國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磚塔,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鐵塔的母塔是一座木塔,是由北宋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喻浩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至端拱二年(989年),歷時8年才建成的。塔高360尺,八角十三層,上安千佛萬菩薩,是為了供奉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而建,初建成時,遠遠望去,塔勢偏西北傾斜,俞浩解釋說:“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
可惜俞浩設計、監造的這座華美絕倫的靈感木塔,僅存世56年,就于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的夏天,遭雷擊而焚毀了。現在的鐵塔也是依照木塔式樣所建,初成時向西北傾斜,經過近千年的風雨洗禮,漸漸向著東南方向傾斜,許多人都戲稱鐵塔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鐵塔是一座仿木結構、仿樓閣式的塔,塔磚飾以飛天、降龍、伎樂、麒麟等數十種圖案,磚與磚之間如同斧鑿,有榫、有槽,壘實嚴密。建成近千來,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至今仍巍然屹立,實為游人和建筑專家嘆為觀止。
在鐵塔西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叫做“接引殿”。接引殿內供奉一尊高大的接引銅佛,身高5.14米,重12噸,乃全銅所鑄。在接引佛的后面,有一幅大型的佛教壁畫,叫“西方凈土變”,總面積為200平方米,上面大大小小的佛像總共有70多個,此壁畫描繪出一個沒有貧窮、沒有憂愁哀傷的佛家理想的天國極樂世界。
環繞公園東面、北面的開封古城墻,是目前現存的僅次于南京城墻的全國第二大古代城垣,周長14.4公里,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古城墻環繞鐵塔公園1460米,是公園的天然屏障,人們形象地稱這段城墻是鐵塔的“鋼鐵衛士”。
鐵塔公園于龍亭湖風景區,景點風景秀麗,食宿交通便利,公園門口的1路、3路、20路公交車可直達開封長途汽車西站、相國寺客運站、火車站、汴京飯店、市內各景區點。距新鄭機場不足60公里,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鐵塔公園在1996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近幾年來,還先后獲得省級綠化達標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先進集體、市級治安模范單位、全國文明風景區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開封鐵塔座落在開封市東北隅,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鐵塔一帶于1955年開辟為鐵塔公園,占地面積37.24公頃,是中國百家名園之一。自建園以來,先后接待了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江澤民、李鵬、吳官正、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鐵塔位于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因通體遍砌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它以卓越的建筑藝術及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它設計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木式結構形式,塔磚飾以飛天麒麟、伎樂等數十種圖案,磚與磚之間如同斧鑿,有榫有槽,壘砌嚴密合縫。建成九百多年來,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至今巍然屹立,實為游人和建筑專家嘆為觀止。
今日的鐵塔公園,繁花似錦,綠樹成蔭,殿閣嵯峨,亭臺映波,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數十個景點遍及園內,東北兩面環繞著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開封古城墻,特別是每年七月舉辦的開封荷花藝術節,金秋十月開封市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人,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
游覽皇家名苑勝景,一睹千年古塔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