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博物館始建于1962年3月,其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省館遷鄭后在其原址三勝街正式成立的。因館址原有建筑殘破,不適應各方面業務的開展,遂于1986年選擇現址擴建為如今的新館。新館于1988年9月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開封文化事業的一大盛事。
新館位于環境幽雅、風光旖旎、翠柳垂蔭的包公湖南岸與隔湖相望的包公祠相互映輝,成為包公湖風景區著名的文化藝術寶庫和旅游勝地。全館總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主體樓7000余平方米,系呈“山”字形仿古建筑,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復蓋,典雅凝重,宏偉壯觀,其陳展樓面積5000余平方米,中心大廳四層,正面展廳三層,兩翼展廳二層,共有展廳13個,文物倉庫面積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5萬余件,專業圖書近5萬冊,彌足珍貴。
陳展大樓一樓大廳正面裝飾有大型黃楊木雕——《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樓部分,反映了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況。
一樓南展廳是《開封革命史陳列》,展覽再現古都開封近現代革命斗爭的偉大業績。其中,李大釗、王若飛、肖楚女等卓越革命家,在開封的活動事跡及其故居照片等,多達400余件。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感人至深,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二樓南展廳是《宋代歷史陳列》,也是開封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斷代史陳列。開封是北宋舊都,外地來汴,以一睹宋都舊貌為快。在文物較少,全國斷代史陳展尚嫌不足情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舉辦了此展覽。展覽將宋代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系統形象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開封是我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是文物博物事業賴以發展的堅實基礎,開封博物館屬于社會歷史與藝術性博物館,幾十年來為國家征集收藏了大批珍貴文物,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又征集了數百件具有較高價值的近、現代文物,如抗洪實物、聲討北約實物、紀念香港、澳門回歸的實物等,受到了省文物局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稱開封博物館在征集近、現代文物方面走在了省內其他博物館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