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歷史傳說 >> 歷史典故 >> 瀏覽開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圍魏救趙

2013/5/4 17:51:50 點擊數: 【字體: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這句成語指避實就虛、襲擊敵人后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國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因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魏國也稱梁國,其國君魏惠王也稱梁惠王。那時侯,天下大亂,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諸侯紛爭,各國君主窮兵黷武,向外擴張土地。中原地區的兼并戰爭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剛六年的魏惠王為避強秦的威脅,同時又覺得大梁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增強自己的國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圖霸爭雄,便將都城自安邑、即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至大梁。魏國在大梁經歷了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王、王假等六君,共140年。公元前225年,秦大將王賁率兵攻魏,因久攻不下,便引鴻溝水灌大梁,三個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魏國滅亡。

  魏惠王名瑩,在位52年,“惠”是其謚號。魏惠王當政時魏國是戰國諸雄中最為強大且第一個自稱為王的國家。

  公元前354年,趙國國君趙成侯為了擴張勢力范圍,派兵攻占了自己的近鄰——弱小的衛國的漆和富丘,企圖迫使衛國臣服。而此時的衛國是魏國的附屬國,如果趙國的企圖得逞,則魏國的勢力必將會縮小。魏國豈能坐視不管,于是梁惠王便派大將龐涓率主力大軍長驅北上,一舉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腹背受敵,既要應付正面衛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又要應戰背面來勢兇猛的魏國的攻擊,逐漸力不從心、難以招架。為了擺脫困境,趙王急忙派人沖出重圍,去齊國求援,為了促使齊國答應出兵相助,趙王來了點物質刺激,許諾把中山之地,也就是現河北省正定縣一帶,送給齊國作為答謝。

  故事講到這里,有必要把魏國人龐涓和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作以交代。龐涓和孫臏師從曠世奇人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王禪,學習兵法和縱橫權謀。學業結束之后,兩人各奔東西。作為魏國人的龐涓辭別了老師,回到了自己親愛的祖國,當上了梁惠王的將軍,且很受梁惠王寵信。表面上龐涓十分風光、自命不凡,但內心一直有一種不安。因為龐涓生性氣量狹小,十分嫉妒孫臏的賢明與才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許多方面比不上孫臏,特別是他知道義兄孫臏對祖傳孫子十三篇的學習比自己更得其要義,一旦有機會,便會比自己更勝一籌。自己要想顯赫一世獨霸一方,必須想方設法阻止孫臏入仕為官,為此龐涓采取了一系列壓制、殘害孫臏的卑鄙行動。他以請孫臏到魏國與自己共同輔助梁惠王為名,暗中派人把孫臏騙到大梁,孫臏至大梁后,龐涓便多次在梁惠王面前誣告孫臏私通齊國,使其獲罪,而后便假借罪名用“臏刑”,也就是削去臏骨的酷刑使孫臏兩腿殘廢,—這也就是稱其為孫臏的原因,并給其“鯨面”即在孫臏臉上刺字,企圖逼使孫臏永遠隱姓埋名無法入仕作官,如此以來,龐涓以為世上就再也沒有技高其一籌的對手同他競爭了。

  一系列的遭遇使孫臏逐漸認清了龐涓的丑惡嘴臉,便想法逃離魏國,但一直沒找著機會,尤其身為殘疾人,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誰知,天有不絕人之路,之后不久,齊國的使臣淳于髡及禽滑來到魏國,孫臏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與齊使相見,并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和愿為祖國效力的誠心實意打動了齊使,兩位使者把孫臏藏在車中秘密帶回了齊國。齊國大臣田忌聞訊,親自把孫臏接到家中,待為上賓,并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在位37年,“威”是其謚號。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齊威王甚為佩服遂拜孫臏為老師。孫臏是孫武后裔,其所著兵書《孫臏兵法》久已失傳。所幸的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孫臏兵法》的竹簡,使這部曠世奇書得以重見天日。

  齊國國君齊威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信后,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出兵吧,顧慮自己的國家雖然也是一個大國,但是國力遠不及魏國強大,而且此前曾經被魏國擊敗過,齊軍中至今仍心有余悸,畏魏情緒很大;不出兵吧,又恐對齊國不利,為慎重起見,齊王便召集文武大臣計議,諸大臣意見不一,互不相讓,以善諫著稱于世的齊相鄒忌不主張出兵救趙,理由是魏趙兩國交戰,不論誰勝,實力都要受損,對齊都是有利的。而齊大夫段干明則主張出兵,他認為,見死不救不僅會造成趙國失利,使魏國更加強大,從而對齊國形成威脅;而且會使齊國失去趙國這個友好的鄰邦、留下不仁不義的惡名。緊接著,段干明提出了齊國暫不急于直接出兵救援,讓魏趙相互殘殺,待雙方兩敗俱傷之后再去進攻魏國。可先聯合宋國南攻襄陵,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睢縣,在魏的后方作騷擾性的牽制。

  齊威王覺得段干明對局勢分析的透徹,救趙的方案也切實可行,還可因救趙而得到中山之地,便欣然接受了段干明的建議。龐涓得知齊與宋聯合行動的消息后,很快研究了派往四方的探馬和打進周邊國家的臥底反饋回來的情報,覺得這些鄰國也只是為了表示對趙國的友好,而象征性地出動小股部隊在魏國邊境騷擾一下,不足為慮,國內守軍完全可以對付得了。因此,圍困邯鄲的魏軍不為所動。

  魏趙兩軍在邯鄲相持將近一年,邯鄲已被圍得水泄不通。于是在公元前353年,趙國又一次向齊國告急求援。這時,圍困邯鄲的魏軍已疲憊不堪,齊威王覺得出師救趙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準備委派才能過人的孫臏為主將去救趙國,孫臏聽說后便向齊王辭謝說:“我是個受過酷刑的人,我當主將會被魏國恥笑,還是請田忌大夫為主將吧,我可以隨軍為田大夫出些主意。”實際上孫臏還有一個沒說出的理由是不想在戰前讓龐涓知道自己在齊國。看來,嚴酷的現實已使孫臏不得不處處提防著自己這個陰險狠毒的老同窗。

  齊威王同意了孫臏的意見,逐拜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考慮到孫臏的身體狀況,便讓孫臏坐在帶蓬帳的軍車里,暗中為田忌出謀劃策。之后,即發兵八萬去救趙國。開始,田忌準備引兵直搗邯鄲,包抄魏軍后路,配合趙國內外夾擊,以解邯鄲之圍。孫臏不同意田忌那么做,他對田忌說:“這辦法不見得是一條上策。”田忌說:“趙國很快就要被攻陷,除了直撲邯鄲外,還有什么別的好辦法嗎?孫臏說道:“想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繩結,然后用手指慢慢解開,千萬不能雙手緊握繩索生拉硬扯,更不能用拳頭去捶打;要排除爭斗,不能卷進去左沖右突,而要看準雙方拳來腳往的空隙,伺機避實就虛猛襲欲攻擊一方的空虛無備之處,如此就能很快平息這場爭斗。如今魏國出兵攻打趙國,其精銳部隊勢必傾巢開赴戰場,留在國內的一定是一些老弱病殘,現在應避開兵力強大的圍趙敵軍,乘魏國國內兵力空虛,帶兵快速直逼大梁,截斷其交通要道,襲擊其糧食輜重給養之地,這樣一來,魏將龐涓必然會放棄攻打趙國而班師回魏自救,那時,我軍便可占據有利地勢打他個伏擊。如此,我們不僅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又可重創挫敗魏軍。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田忌聽了軍師的精辟論述,連說妙計!妙計!遂發兵直逼大梁。

  梁惠王聞知齊兵直襲大梁,十分驚恐,深怕齊兵與攻擊襄陵的宋軍對大梁形成夾擊之勢,便急令龐涓班師回救,以阻止齊軍長驅直入。龐涓得令親率主力星夜兼程急馳大梁,兵分三路對齊軍應戰。魏軍的這三路兵馬兵力懸殊很大,左軍力量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

  與此同時,齊國軍師孫臏獲悉龐涓分兵三路急返大梁的情報之后,即讓田忌一方面指派少數輕騎部隊向西,直搗大梁城郊,另一方面,由田忌親率主力急馳北上,埋伏在魏軍歸途必經的桂陵,即今山東省荷澤市東北,擺開陣勢以逸待勞,只待魏軍進入伏擊圈,便給予迎頭痛擊。

  為了確保全殲魏軍,孫臏讓田忌把齊兵按戰斗力強弱分為上、中、下三路,接著,孫臏又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讓兵力最弱的下路同魏軍最強大的左軍交戰,讓中路同魏軍的中軍交戰,讓兵力最強的上路同魏軍最弱的右軍交戰。形成前者敵強我弱、中者勢均力敵、后者我強敵弱的局面。這樣以來齊兵的下路和中路就可以占據有利地形,緊緊地咬住魏軍不放,但決不與敵正面交鋒、死打硬拼,而要想方設法鉗制魏軍,拖延時間,等待上路援軍到來。同時,上路要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打擊魏軍最弱的右軍;殲敵后再與中路一起,合擊魏軍的中軍。兩路得勝后,再與下路協力,三路聯手共擊魏軍的左軍。這樣,齊軍在每一局部戰場上,都形成了絕對優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作戰方案,對魏軍采取先弱后強、各個擊破的戰術,很快便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此時的魏軍,由于曠日持久的與趙交戰,陣亡兵員得不到補充,糧草供應日趨緊張,再加上長途跋涉,倉促應戰,戰斗力明顯下降。三路兵馬一經交戰,魏軍即陷入重圍,左、中、右三軍人馬又不能互相救援,頃刻間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龐涓眼看兵敗如山倒,心慌意亂,六神無主,忽然又瞧見一面大旗,上書斗大的“孫”字,心頭猛一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幸虧龐英、龐蔥兩員部將趕到殺出一條血路,把龐涓救出。龐涓僥幸撿了一條命,但卻損失了兩萬名將士。齊國人大勝而歸。

  “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后人將其收錄在“三十六計”中,并列為第二計。此計比喻避實就虛,借打擊此處而解救彼處的危機,迫使敵人、對手退縮的戰術或計策。這種辯證法的靈活運用,2000多年來不僅在戰場上屢試屢爽,而且廣泛地應用到了社會生活的不少方面。

  偉人毛澤東主席對桂陵之戰給以很高的評價,他曾在記載這段史料的史書上批注“攻魏救趙,因破魏兵,千古高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哄堂大笑上一條:杞人憂天
著名人物 孫臏簡介

孫臏簡介

龐涓

龐涓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