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于謙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河南、山西巡撫。盡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卻十分儉樸。宣帝駕崩之后,太子朱祈繼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專攬朝政大權,他勾結宮廷內外的官僚,為所欲為。大臣們對他十分忌憚,阿諛奉承,稱他為“翁父”。于謙為人剛正不阿,秉性高潔,十分不滿王振的獨斷專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于謙。當時流行這么一種風氣,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時,都要獻上重金或禮品賄賂朝中的達官貴族,否則事情就不能順利地辦好。于謙擔任巡撫時,從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議他買些土特產孝敬權貴。于謙斷然拒絕了,他甩了甩衣服的兩只寬大的袖子,說:“我就帶兩袖清風去好了。”回家之后,他寫下了《入京》這首七絕詩。詩的大意是:絹帕、蘑菇、線香本是百姓用品,現在反而成為禍害;我去朝見天子不帶任何東西,免得讓別人說閑話,議論紛紛。這則典故多比喻做官廉潔,除兩袖清風之外,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