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鹿之辨
2013/8/21 17:06:5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故釋義:此典故多用來諷刺那些不解決任何具體問題,而只知敷衍搪塞,不負責任的詭辯之人。
典源:這個典故源自《墨客揮犀》。
王安石在東京為官時,有一天,一個朋友從南方送給他一個籠子,籠子里放了一頭獐、一頭鹿,王安石的小兒子王雱(音“滂”)感到好奇,圍著籠子觀看,王安石的朋友指著籠子對小王雱說:“人們都說你小小年紀聰明過人,我問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王雱從來沒有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才回答:“獐旁邊的那只就是鹿,鹿旁邊的那只就是獐。”客人聽了,感到十分驚奇。王雱年少聰慧,倒也機智,明明不懂,居然也能回答得振振有詞。表面看來,他的回答并沒有錯,獐邊確是鹿,鹿邊確是獐,可是究其實質,完全是一句廢話,因為他沒有回答任何具體問題。這種情形人們也時常遇見,有些人講話寫文章洋洋灑灑,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廢話連篇,但不接觸實質問題,不解決任何具體困難,嚴格地說,這種詭辯之術,掩蓋著這些人的不學無術、空虛和怯弱。愿這種不解決問題的“獐鹿之辨”式的詭辯愈來愈少。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