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打旱鱉的來由
2013/8/22 10:07: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清朝光緒午間,祥符縣(今開封)小離砧集,有個楊武舉,叫楊承運,在開封府任三營統領武官;他有個兒子叫楊天苦,號稱楊大戶。其家產萬貫,良田千頃,騾馬成群,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依仗其父的權扮,按行岳道,壟斷市場,拾高糧價,逼租放貸,千方百計的瑣田壓擰農民,窮人對他恨之入骨。
這時,古拔開封連年大早,尹河有岸萬里無云,赤地千里。從開春到農歷五月,老天爺一直不下雨,禾苗枯萎,夏糧絕收,秋苗未種,旱魔成災,饑餓遍地,方圓幾百里怨聲載道,老百姓心急火燎,誰想也想不出解救的辦法砑,人們懷疑哪里出了干鱉,都想早日除掉這個怪獸,為民除害。
一天,有個楊家的長工對人說:“每天五更他看見一個白胡子老頭,騎著黑毛驢,從村北頭的呂祖閣(相傳呂洞賓住過的廟院)往楊天吉家馱元寶,白花花哩!”這事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很多人聽說后,認為旱鱉準在楊天吉家。忽然不知從何處又砍傳一諫帖,上寫四句打油詩:“久旱無雨天氣熱,楊天吉募有旱鱉,五月十三打旱鱉,天降透雨五谷結。”這張課帖在予東各縣民間流傳著,農民被激怒了,紛紛議論,旱鱉非打不可。“五月十三打旱鱉。”成了農民統一行動的動員令,象趕廟會一樣,都去楊天吉家打旱鱉。南自通許、扶溝,北過黃河;東至陳留、杞縣,西過朱仙鎮、尉氏。四面八方拿長矛、大刀、鐵叉、棍棒的各縣農民浩浩蕩蕩直奔小高廟集。來勢如潮水一般,銳不可當。
楊天吉聞信手忙腳亂,馬上召集三百名武功打手,各帶器械嚴陣以待。各路農民大串連,五月十二日傍晚已集結數萬人,將小高廟圍的水泄不通,與楊天昔的武術隊交鋒對壘,激戰到深夜各有傷亡。各地農民繼續云集,人山人海,喊殺震天;進入巷戰下直打到拂曉。群眾人多勢眾,推倒了圍墻,攻進楊家犬院;楊天苦在武術隊救護下沖出重圍,逃命開封城內,民眾未捕住楊天昔,個個憤而不泄,砸開糧倉,搗碎油缸,把楊家財物哄搶一空,放火燒了楊家大院。予料清兵必來鎮壓,人們迅速四散撤離現場。
楊統領見兒子狼狽逃出,又氣又惱,氣的是他兒子不仁,得罪了眾人,惹下大禍;惱的是無知農民竟敢搬弄是非,欺壓官府。報請巡撫和兵馬司批準,點三千人前去征剿;在熊熊火光沖天之時官兵趕到,打旱鱉的民眾早已無影無蹤,官兵成了觀火之兵,只得掃興而歸,回城復命。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