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觀位于開封城內包公湖東北岸,是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宮觀,該觀始建于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原名“重陽觀”。元初擴建,更名 “朝元宮”。是金代為紀念道教全真教主——王喆而建,王喆何許人也?就是周伯通的師兄,丘處機的師父,尹志平的師祖王重陽是也,王重陽就是在這里與世長辭的,而不是在終南山。可能是因為丘處機同元朝上層走得比較緊,全真的道統在元烜赫一時,如命丘處機通管天下僧尼,豁免道士賦稅差役,但僧人不能豁免等,也就可以理解為何觀內有了這許多元朝的痕跡流傳至今。因為喪國于金在前,恐怕當時的人對于易手于蒙古人也沒什么恥辱感,多半對金亡國還會感到快意,大概更不會遷怒于全真,更何況全真是北宋亡國之時隱然與金對抗起家的。(元朝虞集《道園學古錄》一書中說:“昔者汴宋之將亡,而道士家之說,詭幻益盛,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則求返其真而已,謂之全真。)在我看來,王重陽天縱英才,簡直是天生的教主特質,其魅力驚世駭俗,讓人無可抗拒。關于王重陽的生平,終南山重陽宮有一大碑,上刻劉祖謙所撰的《重陽仙跡記》,其中說:“師咸陽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陽其號。美須髯,目長于口,形質魁偉,任氣好俠,少讀書,系學籍,又隸名武選。天眷初,以財雄鄉里……后于南時村掘地為隧,封高數尺,榜曰:‘活死人墓’。……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爭赴救,師婆婆舞于火邊,且作歌以見意。詁旦東邁,遙達寧海,首會馬鈺于怡老亭。馬亦儒流中豪杰者,與其家人孫氏俱執弟子禮。又得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等七人,號馬曰丹陽、譚曰長真、劉曰長生、丘曰長春、王曰玉陽、郝曰廣寧、孫曰清凈散人……苦其出神入夢、擲傘投冠、騰凌滅沒之事,皆其權智,非師之本教,學者期聞大道,無溺于方技可矣。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為延慶觀,沿用至今。現存玉皇閣系“朝元宮”齋堂,具有元代建筑特征。明代補修,計三層,高13米,下層外方,內呈蒙古包式的穹隆頂,每南向,左右置鐵窗,東窗上有銘文。中層為八角實體;上層為八角樓閣。仿木結構,泥磚砌筑,斗拱、檐桁,全是青磚雕造。頂為八角攢尖形,覆蓋琉璃瓦,上置一火焰寶珠。脊飾中還有頭戴氈笠的蒙古騎士形象。閣內共有真武銅像一尊,亭內為漢白玉雕玉皇大帝像。玉皇閣造型獨特,色彩絢麗,是道教建筑中的孤例。近年來,觀內新修建有東西道房、三清殿等,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