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倉集上鍘郭槐的故事
2013/8/29 9:12:5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宋朝皇帝仁宗要子心切,便給李劉二娘娘許下諾言:“誰能生個太子,封誰為正宮。”后來李娘娘生一男孩,劉娘娘非常嫉爐,就勾結欲亂朝綱的奸臣郭槐等人,用一只扒皮的貓將嬰兒太子換走,并又誣陷李娘娘生一怪物,以此惹怒龍顏。借仁宗皇帝將李娘娘打入冷宮,又企圖把李娘娘燒死,從而達到其殺人滅口的目的。
正在郭槐縱火焚官之際,李娘娘被救,逃出了虎口。
李娘娘逃在開封宋門里郭婆家避難。因怕走漏風聲,再陷深淵,就在一個風雨之夜又向南逃奔三十里,住在“草橋鎮”西邊一座寒窯里。在此隱居乞討度日。時間一長,當地群眾看出李娘娘含有深冤。每當群眾問其冤情,她總是淚流如雨,搖頭嘆息。由于漫長的艱難生活和冤屈傷情,折磨得她雙目失明了。這時,“草橋鎮”上有一游子,名叫張黃才。他只身一人,無處著落,就認李娘娘為干娘。從此二人相依為命,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一天天的苦熬著。后來,在那一帶群眾的幫助下,張黃才到這個鎮上的糧行里當了雜工。這樣每天可以分得一點秕糖拿回糊口,生活上算是有了一些依靠。然而,她那奇冤仍無昭雪之日。
在李娘娘逃到“草橋鎮”第二十一個年頭的夏季。一天,包公在陳州放糧鍘了四國舅,回京交旨,路過“草橋鎮”。當時全鎮男女老少聽包公到此,便一齊擁了出來;把一個三里多長的南北大街擠個水泄不通。有的捧著煮熱的鴉蛋;有的端著雪白的蒸饃,有的提著妤酒……各自都把家中最好的珍貴食品獻出慰勞。張黃才家中一無所有,但他也要表達心意,就和八個“光肚猴”(鎮上幾個窮得四季穿不上衣服的人)湊在一起,各人端一水充水,擠在人群里,站在大路邊,慰勞包公。他們那假酒被王朝馬漢看出,說他們欺騙包爺,便要捉拿。幾個“光肚猴”見勢不好,擠出人群逃跑。張黃才步遲被綁,押至包公面前,王朝馬漢將情稟報。包公見他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問他居住那里,家有何人。包公聽后,叫王朝馬漢立即松綁。并賞他二十串錢。另外又拿出一些布帛,讓他捎給那幾個“光肚猴。”張黃才接過錢和布帛,喜出望外,歡笑而去。他先找到那幾個“光肚猴〃說明情況,交遞布帛,就回寒窯見李娘娘去了。
幾個“光肚猴”拿著包公錫給的布帛,感激萬分。便把布帛撕開,一人披了一塊,跑到包公面前,打拱啟拜,伏地叩頭。謝過起身就又跑了。
張黃才回到寒窯,把二十串錢遞到李娘娘的手中。李娘娘愕然發問:“那里來這么多錢?”張黃才說是包爺賞的。李娘娘一聽心中一動,便問他在哪里。張黃才說現在大街。李娘娘瞇著兩只失去光明的眼睛,停了好久,才說快去問他是真包或是假包;若是假包,千萬不能多言,趕快離開。若是真包,咱就攔道喊冤。張黃才聽后,轉身回去攔住了包公的去路。王朝馬漢一見,頗不耐煩,說他不知足,豈能再給錢不成!包公看出其中必有緣故。就問他為何攔路。張黃才說明原因,包公直言表明,他是真包。張黃才便把李娘娘攙至大街,跪到包公面前說:“包大人在上,下民有求于你。”王朝、馬漢問什么事。李娘娘說:“俺是沉冤未雪,需撫青官全身方可解除;聞聽包大人到此,特來拜見。”王朝馬漢一聽大怒說:“成何體統,豈有此理,快快讓路!”包公說:“且饅。說罷便把介服脫下,讓王朝穿上,走到李娘娘面前。李娘娘一摸王朝的眉頭,二話沒話,起身要走。包公說:“不要走。”邊說邊穿齊介服,叫李娘娘將他全身摸了一遍。當李娘娘摸到包公眉頭上的月牙時,便放聲大哭起來;把她那不白之冤詳訴一遍、周圍的群眾聽了個個涕泣不止,就連包公也掩面拭淚,包公定了定神又問:“你說你是李娘娘有何憑據?”李娘娘就叫張黃才,把她那枕頭下一個小布包取出,交給了包公。解開一看,內有鳳喜一支,依此知是李娘娘,就上前攙起,吩咐王朝、馬漢把李娘娘安置在車上,一同回京去了。
包公離了“草橋鎮”沒有回府,直至午朝門前落轎,疾步上殿,把此事給小王詳細稟報,并要求自己親手查處此案。小王一聽大驚,立即把有關這一案件的人員召至金殿。當那些人上殿一看,李娘娘還活著,不禁心驚肉跳,渾身打顫,兩腿一軟,一個個都跪下說了實話,很快全部案情真相大白。在鐵證面前,郭槐也不得不招認。小王就把這一重大案件交給了包公處理。包公接旨后,立即叫王朝馬漢把郭槐壓下去就要開鍘。這時李娘娘上前攔住,說是他蒙冤在“草橋鎮”二十一年,那里的鄉親們,都盼望著她的冤屈能夠早日得到昭雪,為此,要求把郭槐鍘在“草橋鎮。”包公根據李娘娘的要求,便把郭槐又押到“草橋鎮”(赤倉集)南北大街西邊一片空地上。那天,全鎮居民百姓和附近村里的群眾,從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涌來,當著一萬多群眾宣布了郭槐的罪狀后,王朝扶鍘,馬汊把用蘆席裹著的郭槐捺入鍘口,頓時鮮血四濺,郭槐的頭和身子分了家。李娘娘那二十一年的沉冤得到了昭雪。去看的群眾個個喜笑顏開,心情大快,人人贊頌包公秉公無私,伸張正義,是人民群眾的清官。
事后,“草橋鎮”的居民百姓,為了表達對這件事的心意,就在鍘郭槐那個地方,給包公蓋了三間廟,起名包公廟。廟里還有包公鍘郭槐情形的泥塑像。多年來群眾過包公廟多次修茸。至今那包公廟依然存在。廟前鍘郭槐的地方約有亠平方米那么一片,長出來的草紅如血染;而周圍的草都是翠綠蔥蘢。由于李娘娘在“草橋鎮”吃了二十一年的糠,群眾又把”草橋鎮”改名為“吃糠鎮”,就是現在叫轉音的“赤倉”。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