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有一座清真寺,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河南省現存規模較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建筑群之一,前不久被授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清真寺內有一塊奇異的柱石,據說能夠準確地預測天氣的變化,被人們稱作“未雨先知石”。說起這塊石頭,還有一段關于大才子紀曉嵐的典故呢。
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58年)夏天,乾隆下江南巡游,紀曉嵐隨行,返回途中下榻清真寺。當時是7月,天氣晴朗炎熱,乾隆皇帝離開時,清真寺的阿訇送給紀曉嵐一個斗笠、一件狐皮襖和一把雨傘。紀曉嵐很納悶,眼見晴空萬里,阿訇為何要送這些東西呢?
阿訇說,必定有用。乾隆一行驅船順運糧河北上,剛走出十幾公里,忽然陰云密布,狂風大作,頃刻間雷雨交加,氣溫驟降。紀曉嵐趕緊把阿訇送的狐皮襖給乾隆披上。天晴之后,紀曉嵐專程返回清真寺,詢問這其中的玄機。
阿訇說:“昨晚月暈,今日礎暈,月暈有風,礎暈有雨,風雨交加,必有大雨冰雹。”紀曉嵐聽后即揮筆寫下“未雨先知”4個大字賜給清真寺,后來制成匾額,掛在寺門上。如今步入清真寺大門,就可看到這塊柱石;大門背面最南端石柱中間還有一幅石刻畫,畫中有寺有橋有河,橋上一人,撐一把傘,就是按照這個故事的意境雕刻的。令人稱奇的是,這把雨傘下雨之前也能滲出水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