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開封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開封

北宋民間收藏

2014/7/8 17:03:10 點擊數: 【字體:

    北宋宣和(1119年~1225年)之后,由于帝王恩賜或群臣營私偷竊,使不少宮廷收藏之藏品流散于士大夫或商賈手中。

    當時,私人藏書已成時尚。如北宋著名學者宋敏求,個人藏書達3萬卷,當時很多人為便于向他借閱,紛紛搬到他家附近居住,使其地房租比別處高出一倍。宋初名人姚鉉,藏書極豐,且多異本,他曾組織書吏抄寫圖書,將唐人文章分文別類,編成《文萃》100卷。

    在社會風氣驅使下,北宋興起了飽學之士藏書、文雅之士好書畫的風尚。以《資治通鑒》名垂后世、有“冊讀之淵林”美譽的司馬光除本人藏書異常豐富外,在著述時也參閱了大量的國家及私人藏書。他居洛陽期間,曾購田20畝,建“獨樂園”,內藏文史書籍萬余冊,又置“讀書堂”,辟精善圖書5000卷,還得宋神宗賜書2400卷,以資著述。他不但喜愛藏書,也極愛惜圖書,每年二伏至重陽間,在天氣晴朗之日,他必設案以曝書腦,閱讀時以空手捧書。

    北宋古玩收藏異;钴S。大相國寺萬姓交易中,文人士大夫頗為活躍,其買賣商品多為書籍、圖畫玩好和文房四寶之類。據朱棄《曲洧舊聞》載,宋朝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就曾在這里買得一本宋代大史學家宋祁寫的《唐詩稿》手稿:“黃魯直(即黃庭堅)于相國寺得宋子京(即宋祁)唐詩藁一冊,歸而蘇熟視之,自是文章日進。”又據吳處厚《青箱雜記》載:“上官極游相國寺,買詩一冊,紙已熏晦,歸視其表,乃五代時門狀一幅。”著名詩人梅堯臣游相國寺買得翠玉罌一枚,即興賦詩一首,喜不自勝。詞人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游相國寺,質衣購買碑文拓本。

    收藏之風由先秦以來,主要作為權力、財富、地位的象征,到宋代已演變為以玩賞為目的,以顯學識高下。當時士大夫也競相收藏,出現了為世人所習知的歐陽修、趙明誠、米芾等名重一時的收藏家。歐陽修收藏歷代石刻拓本;李公麟收藏古代銅器,并對夏商以來的鐘鼎尊彝進行研究,考定年代,辨別款識;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和研究,其所藏商周彝器及漢唐石刻拓本等共2000多件;大書法家米芾精于鑒裁,遇古器物書畫,竭力求取,并多蓄奇石,為中國藏石之鼻祖。除上述一些大收藏家外,收藏百余器或私珍者也為數不少。

    隨著私藏之風的盛行,隨之而來的是對藏品的研究,古代文物開始從士大夫手中的古玩變為有價值的資料,并且首開金石研究同古代文獻考訂相結合的學風,涌現出一批有關文物研究的著述,知名的有劉敞的《先秦古器圖》,歐陽修編著的《集古錄》(十卷),王黼等著錄的《宣和博古圖》(三十卷),以及《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當時文物分類、藏品的登錄等項目都達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

    第一次全國性“收藏高潮”之所以出現在北宋開封,與北宋時期的“盛世”和北宋京都開封這座當時國際大都市的繁華不無關系。北宋王朝作為統一的中原王朝,在這一時期歷史大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領頭作用。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最先進的國家,在中華文明圈里,無論是與宋對峙的遼、金、西夏,還是與宋朝睦鄰的大理國,都對宋朝所代表的先進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自覺與不自覺地表現出認同、追隨、仿效與移植。北宋時期開封是全國政治中心,被描繪成“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開封城也是文化中心。太學是最高學府,崇寧期間最盛時學生達到3800人。太學之外,還有國子監、四門學、武學、律學、算學、畫學、醫學等專科學校。開封府人煙稠密,經濟繁榮,商業非常發達。據文獻記載,僅在官府登記的商販就有6400余戶,此外還有走街串巷的零銷商人。城內有定期集中的交易市場,相國寺是最大的交易市場之一,每月開放5次,每次參與交易的商人達數萬人,主要出售與生活相關的商品,如雜物、書籍、筆墨、字畫、碑帖、藥品、土產等。當時開封還是一座國際性貿易都市,日本、朝鮮、印度、越南、阿拉伯、南洋群島等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大都是開封客商。

    北宋是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高峰時期。北宋重視文化,重視培養士人的文化素養,出現了一批對中國文化事業有貢獻的作家、詩人和文學家。北宋時期的詞和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較高聲譽。北宋繪畫藝術也達到了較高階段,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巔峰。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不足,是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除此之外,北宋工藝品如瓷器、宋錢、宋繡和汴綢等,更是奇妙絕倫,其他如漆器、雕刻、鑄造和印刷等工藝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北宋收藏高潮的又一根源在于其吏治中的“冗官”現象。為使趙宋王朝長治久安,徹底消除“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分裂隱患,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緩和內部矛盾的措施,設置閑官就是措施之一。961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削奪了石守信、高懷德等一批較有影響的禁軍將軍的軍職,逐步使這些昔日權威成為不務實事的閑官。為杜絕藩鎮割據的重演,宋王朝規定被征服地區的知州、通判都由中央派文官充任,這樣,存在不少閑官的同時,合格地方官員又顯不足。宋太宗一即位,立即大規模地擴大科舉,增加及第人數,以滿足政權建設需要。他在位22年,科舉取士4500多名。至宋真宗時,行政機構已趨完備,其規格大致已定,但官吏選用之門仍擴大不已。宋仁宗一朝十三舉,先后取士1.45萬余人。宋王朝如此大規模地選拔官吏,加速了閑官隊伍的膨脹,給宋朝政治帶來了無法克服的新矛盾。北宋中后期,冗官現象進一步加劇,宋徽宗時期愈發嚴重。從仁宗朝開始,不少官僚建議裁汰冗官,限制仕進人數,但這些建議始終未被接受。相反當政者采取擴大閑官隊伍的辦法,以圖緩和“官多闕少”的矛盾,“朝臣待闕京師者甚眾”。由于吏治腐敗和人才政策的失誤,使許多朝臣無心于朝政,“閑官”有更多閑暇時間玩賞風物,在古玩收藏上窮其心力,把玩古物以尋求精神寄托,以致逐漸影響到更大范圍的群體,擴散到黎民百姓成為一種風尚。

    黃河泥沙淤積使河床不斷抬高,開封段黃河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懸河”。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城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隨著黃河水的一次次漲落,大量宮廷和民間收藏品被掩埋在地下,給收藏活動帶來滅頂之災,但人們卻從未放棄過收藏。公元前225年,王賁引鴻溝水淹大梁,中國當時最富庶的城市魏都大梁成了廢墟,開封城逐漸衰敗。在金代黃河向南大改道之后的近千年間,黃河決口300多次,其中大水進城7次。無數的名人古跡被沖毀或埋于地下,明朝尚有的夷山、艮岳、資圣閣、金明池、州橋等全被埋于地下,鐵塔基座被埋于地下。經歷了如此的黃河水患,開封歷代收藏品得以保存和傳世主要是靠難民攜帶藏品流落他鄉和通過地下深埋而得成。雖然遭到了屢次挖掘,開封的地下文物數量仍然不少。

    1981年5月中旬,開封市園林部門在潘家湖清淤堆島施工中,發現古建筑用的方八磚和朱砂紅簾子篾。經過考古人員20多天的發掘勘探,開封地下城摞城的面紗終于被揭開:現在的開封城下面疊埋著6座古代城池。這6座城池自下而上且依次距地面下深度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大梁城(10余米),唐代汴州城(10米深左右),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東京城(約8米),金代汴京城(約6米),明代開封城(5~6米深)和清代的開封城(約3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開封市地方史志辦公室(2014-04-09)
0
下一條:當代收藏上一條:北宋宮廷收藏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