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封丘縣委、縣政府等主辦的豫劇“祥符調”發展研討會日前在封丘結束,專家們認為,封丘縣清河集“許門”是豫劇“祥符調”的原生地,是豫劇的根。
清代中期,清河集村許家在本村創辦了戲劇科班--“小天興班”,著名演員、戲劇教育家孫延德在小天興班親自執教,培養了眾多的豫劇名藝人。由于清河集當時隸屬于祥符縣,因而“許門”科班所創立的豫劇唱腔,被稱為豫劇“祥符調”。豫劇“祥符調”在全國具有開拓之功,最早進入新疆、甘肅、陜西、河北等省區的豫劇演員多是“祥符調”名家,因此,有人稱“祥符調”為豫劇的“母調”。豫劇大師陳素真、閻立品都是“祥符調”的卓越代表。(上圖為戲劇專家到豫劇大師閻立品故里參觀)為了搶救豫劇“祥符調”,封丘縣清河集村村民自籌資金百萬元,恢復了許門“天興班”,并在村里建成了演出舞臺。
專家們認為,封丘“許門”在河南、在豫劇界的地位是無可爭議的。封丘對豫劇的貢獻是很大的,民國時期,活躍在開封的知名演員和封丘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占了半數之多,因此,要總結研究“天興班”辦學的經驗,培養“祥符調”大家,重新叫響“祥符調”這個文化品牌。【原標題:河南戲劇專家封丘研討"祥符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