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夢想 走上書法之路
剛毅、堅韌、正直是管眾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談及他是如何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他笑著說,只是出于兒時一個單純的夢——把字寫好。管眾告訴記者,小的時候,爺爺就特別喜歡書法,盡管小時候的他根本看不懂爺爺寫了些什么,但卻知道爺爺寫得好,大家都喜歡。因為每到逢年過節,鄰居就會拿著紅紙讓爺爺寫春聯。
到了上小學的時候,爺爺就對他說:“字乃人之衣冠,作為一個學生,一定要把字寫好。”幼時的管眾把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里。每天下午放了學,把自己的作業一寫完,就會很認真地臨帖。天黑了,看不見了,就把家里的煤油燈點燃,然后在微弱的燈光中繼續書寫。
日積月累的練習,到了初中,管眾的優勢便顯現出來。 “管眾的字寫得好”,這幾乎成為全班同學的共識。
但真正走上書法之路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參加了趙廣福先生辦的一個書法班,開始正規學習書法課程。從那時開始,管眾就更加努力練習書法,同時也找一切機會向趙先生請教。點畫用筆、結體取勢、謀篇布局,這些管眾都用心揣摩,全力練習。
苦難中追逐夢想
管眾的父母去世較早,作為長兄,他勇敢承擔起了撫養兩個弟弟的重擔。不足20歲他就參加了工作,在單位里,他勤學好問,工作努力,年紀輕輕的他不僅寫得一手好字,而且還時常有文章見諸報端,多才多藝的管眾深得領導的賞識。
在領導的介紹下,他認識了自己書法生涯中的一位關鍵性人物——著名書法家劉庚三先生,劉先生見他對書法藝術很有悟性,并且是如此的勤奮好學,就收其為徒。宅心仁厚、愛徒如子的劉先生得知管眾家庭困苦的情況后,就主動幫他聯系到一家印刷廠,讓他花最少的錢到廠里去挑選那些質地較軟、吸水性好的殘紙練習書法。去得次數多了,印刷廠的人都認識他了,有時會主動將沒用的殘紙給他留著。為了生活,管眾學會了裝裱字畫。劉老師經常介紹一些熟人、朋友到管眾那里裝裱字畫,讓他多賺一些外快補貼家用,就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管眾仍然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他的書法功力也一天天見長。
○幸福中懷有謙卑
品讀管眾的書法作品,獨具特色,大字顯得方勁險絕,舒張放達,正中含奇,一派典雅古樸之氣象;小字則具唐楷韻味,意趣盎然,神形兼備,鮮活而不失法度,清爽之氣,使人蔚然化外。其字取法高古,不摻時流,顯得線條靈動,筆力遒勁,巧于章法,疏密有序,婉轉自如,富于變化。
管眾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他力求自己的作品完美無瑕,尤其是在用落款、印章上特別講究,細看他作品中的印章均是出自名家之手。他對記者說,一幅上乘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能讓人如癡如醉,除在于筆墨之間散發出來的文化藝術魅力外,題款、用印的綜合擺布也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也正是這種認真用心的個性,讓嘗盡生活艱辛的管眾,苦盡甘來。如今的他事業有成,尤其是看著兩個弟弟成家立業,并且都有了好的歸宿,他頗感欣慰。
同時,廢紙三千的他,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近年來,他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畫大展,作品被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友人收藏,其個人事跡被當地多家媒體報道。先后參加河南省第七屆、第八屆書展,其作品入編《中國書法名家大典》、《翰墨頌偉人》等書。
面對取得的諸多成績,他謙虛地說:“在書法藝術的殿堂里,我只是個剛入門的學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原標題:開封書法家管眾:翰墨筑夢想 揮毫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