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送非遺進基層,營造良好非遺保護氛圍。開封“非保”中心堅持送非遺進學校、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腳步遍及河南大學、市二十五中、縣街小學、東苑社區(qū)、杏花營鎮(zhèn)等開封的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及社區(qū)街道田間地頭。因地制宜舉辦展覽、展演,進行講座、輔導,在社會上營造了良好的非遺保護氛圍。
二是通過節(jié)慶展演,打造地方非遺特色品牌。每年的正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zhí)ь^、清明文化節(jié)、菊花文化節(jié)等節(jié)慶活動,“非保”中心都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讓各地游客充分領略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獨特魅力,有力帶動開封文化、旅游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三是通過書籍報刊宣傳,增強非遺社會影響力。2009年,開封市“非保”中心出版《汴梁印記》一書,以生動的圖片與傳神的文字相結合,將開封非遺代表性項目介紹給廣大讀者;2012年開始,在汴梁晚報《百姓茶坊》專版開辟了非遺專欄,每周介紹一項開封市的非遺項目,使讀者對開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讓開封非遺走的更遠。開封盤鼓、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汴繡、相國寺梵樂等“非遺”項目藝術團參加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2011韓國首爾鼓樂藝術節(jié)、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等各類對外交流活動,使開封的非遺項目逐漸被大家認識、熟悉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