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尉氏縣文物管理所對新近發現的一座古代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并取得了一系列實物資料。
今年8月15日,尉氏縣門樓任鎮一條路路面局部塌陷并暴露出空心磚,當地群眾及時上報尉氏縣文物管理所。經現場勘察和清理發現,該墓葬為一座空心磚墓,大致南北方向,長約3米、寬約2米。墓葬結構為平頂雙室,墓室中間由空心磚隔離成東西兩室;墓底、四壁、頂部分別用不同形制的空心磚干擺而成,所用空心磚表面飾有較規整的幾何花紋和圖案;墓室內隨葬有陶甕、陶壺、錢幣等遺物。據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品的特征綜合推斷,該墓葬的年代不晚于西漢早期。
空心磚是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的重要墓葬建筑材料,主要流行于洛陽、鄭州、開封一帶。該墓葬的發掘,為研究尉氏縣一帶漢代及漢代以前的埋葬習俗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