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漯河 >> 漯河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漯河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舞陽農民畫 散發泥土芳澤

2013/4/28 10:20:49 點擊數: 【字體:


    舞陽民畫畫風樸拙,更承泥土芳澤,反映農村風光和農民生活,故而得名。其風格可概括為“構圖豐滿、形態生動、色彩艷麗、線條流暢、粗中見秀、大巧若拙”。
 

 舞陽農民畫 散發泥土芳澤

《大愛》——王文浩作品
 
舞陽農民畫 散發泥土芳澤
《情系千里》——劉志剛作品

  舞陽民畫畫風樸拙,更承泥土芳澤,反映農村風光和農民生活,故而得名。其風格可概括為“構圖豐滿、形態生動、色彩艷麗、線條流暢、粗中見秀、大巧若拙”。
  
  作為起源地之一的河南舞陽,其農民畫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其時,陜西戶縣、江蘇邳縣、上海金山、河南舞陽等地幾乎全民皆畫。“大躍進”時代的豫東平原上,舞陽農民一手拿鋤頭勞作、一手執畫筆創作,帶著狂熱的紅色夢想,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通過紙質的繪畫作品彰顯。
  
  作品多取材于人物動物、花鳥蟲魚等個體,勾畫農村生活原生態。白描和漫畫形式相得益彰,構圖簡約飽滿;非常注重運用色彩對比,畫面沖擊力強;用以裝飾陋室墻壁,大俗中露出大雅;風格浪漫稚拙,怪誕抽象,渾厚質樸,氣韻生動。粗獷里蘊涵細膩,濃艷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由于成長于特殊的歷史時期,當時的舞陽農民畫普遍存在著烏托邦式的狂想,更著上政治功利主義的痕跡。
  
  進入上世紀60年代后,一批農民畫家開始思變,通過不斷探索,他們完成了舞陽農民畫由壁畫向紙張繪畫的藝術形式轉變,題材亦由個體寫生向表現農村生活的大場景過渡。
  
  然而舞陽農民畫也經歷過“大躍進”的苦楚:這個時期的作者為提高作品審美效果,開始向專業繪畫靠攏,畫法上多為鉤線平涂。但奈何農民自身的美術功底不高,導致舞陽農民畫在藝術定位上誤入歧途,彷徨、迷茫成了當時農民畫狀態的寫照。
  
  70年代后期,與舞陽南北呼應的金山農民畫,率先向傳統的民間藝術回歸。舞陽隨后效仿金山經驗,農民畫的地域特色開始凸顯,拙樸童稚的構圖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親切感人的生活內容,回歸了初始的本真。
  
  在復興大潮的帶動下,民間作者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舞陽更在80年代榮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在文化部1987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上,武天舉等人創作的《東河灣·西河灣》等6幅作品入選該屆藝術節美術展覽,作品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之后雖又經歷過90年代大批畫家棄畫從商的沖擊,但近年來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得一批優秀作者紛紛回歸,更涌現出如《情系千里》、《大愛》等一大批精品畫作。其中名家王文浩的《大愛》,筆觸圓潤,色彩對比鮮明,慈母形象如在眼前。
  
  砥礪50余載風雨,舞陽農民畫雖幾經洗禮仍巋然不滅,生命之張力可見一斑。這一風格獨特的藝術形式得以保留并發揚光大,民族傳統藝術幸甚。 作者:馮雷、左旭光【原標題:舞陽農民畫 散發泥土芳澤】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公報 2010-02-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