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積極推薦申報,近日,漯河市源匯區區2項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大劉鎮梨園布景社的戲劇舞臺布景、傳統醫藥—干河陳鄉姬崔村楊氏骨筋膏)入選漯河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戲劇舞臺布景可渲染舞臺氣氛,展示舞臺的藝術風格,深化舞臺主題作用。傳統戲劇舞臺布景繪畫融入國畫、傳統年畫和西方油畫的表現技法,所用畫布、顏料和畫筆都很有講究。隨著時光的推移變遷和現代科技的沖擊,畫傳統布景的人極為罕有,已進入瀕危的地位。大劉鎮梨園布景社戲劇舞臺布景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六代畫師,曾制作了鶴壁豫劇團金不換演出的《唐知縣斬誥命》用景、河南省豫劇團及鄭州小皇后豫劇團的布景、寧夏秦腔劇院演出的《三關明用》用景、山西省河津浦劇團演出的《白毛女》、臺灣明華園歌仔劇團的布景等。
楊氏骨筋膏研制創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楊氏骨筋膏創始人楊烙,因家境貧寒,曾在當地著名老中醫家做長工十余載,因他酷愛醫學,為人忠厚,老中醫收其為關門弟子,將其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刻苦鉆研,拜名師,訪高友,熔鑄各位醫學大師的絕技,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總結研制出自己獨道的膏藥配方。楊氏骨筋膏對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股勞損,風溫及類風溫性關節炎及骨性關節炎,能舒筋、壯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世代相傳至今已有五代傳人。由于近代西醫藥的發展,特別是現代工藝橡膠膏的出現,使黑膏藥的使用已大大減少,隨著一批批老中醫的離世,黑膏藥馬上就要失傳,楊氏骨筋膏以它豐富的內容及歷史傳承性,搶救和保護傳統醫藥,對促進祖國中醫藥發展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