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流人海中,個(gè)性“床車”格外顯眼
昨日上午9點(diǎn),西工區(qū)漢宮路上,不停有車輛穿梭。車輛的熱鬧沒能影響到王建元和父親王中恒之間的默契和溫馨,王中恒老人躺在“床車”上,枕頭邊放了一臺收音機(jī),王建元推著他,兩人邊走邊聊,路人的目光被這輛特殊的“床車”吸引。
走了一會兒,陽光有些強(qiáng)烈,王建元把蚊帳外面的布簾拉了下來,為父親遮住陽光,隨后,他又把父親推到了附近的隴海立交橋下,妻子和三歲的兒子正坐在橋下乘涼,王建元和父親加入其中,一家人談笑風(fēng)生,其樂融融。“兒子是腦癱,沒錢治。”王建元露出苦澀的笑容。
46歲的王建元是南陽人,六年前他和妻子來到洛陽,支了一個(gè)早餐攤位營生。前年,在老家的父親因?yàn)樗颗P病在床。身為長子的王建元把父親接到了洛陽。半年前,父親的病情加重,生活無法自理,王建元每日為父親擦身、洗臉、喂飯。
焊制“床車”,源于父親的一個(gè)眼神
父親身體逐漸好轉(zhuǎn),情緒卻越來越差。一天,他看見躺在床上的父親總是歪著頭往窗外看,父親期盼的眼神讓王建元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是想出去走走。“我們是租的房子,面積20多平方米,在這么小的屋子里‘憋’這么長時(shí)間,沒病都得‘憋’出病。”王建元說,讓他愧疚的是,他竟然一直沒有察覺。“父親從來沒跟我說過,我明白,父親知道家里生活不容易,他不想給我添‘亂’。”
父親不能坐,買輪椅肯定不行,王建元決定親手給父親做一個(gè)“床車”,可以隨時(shí)推著父親出去轉(zhuǎn)轉(zhuǎn)。王建元從廢品收購站買來木塊、鐵皮、轱轆,開始制作。王建元有一個(gè)老鄉(xiāng)是電焊工,他只能趁著老鄉(xiāng)沒活兒的時(shí)候,借電焊工具來用,前前后后忙了10天,王建元的“成果”出爐了。“別人有房車,我們有‘床車’。”王建元笑著說,最近父親心情好多了。
不怕壓力大,苦日子也要過得樂和
采訪中,偶爾提起兒子的病情,王建元的妻子涂艷紅就忍不住掉下眼淚,這時(shí)王建元總會講個(gè)笑話,讓妻子破涕為笑。
涂艷紅告訴記者,孩子的病情是她最大的心結(jié),兒子已經(jīng)三歲了,還不會坐、不會說話,偶爾叫一聲“爸”、“媽”,就能讓夫妻倆高興半天,但因?yàn)闆]錢治療,他們一直覺得對不起孩子。
王建元說,面對生活壓力,他不發(fā)愁,那是“瞎話”,但他從不會在家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我是個(gè)大男人,得領(lǐng)著一家人往前過,就像是給老爺子做‘床車’,苦日子不能苦著過,我得盡量讓他們樂和。”王建元說。
記者手記
城市的忙碌,往往會忽略一些小人物,但昨日在采訪中,即便在車流穿梭的環(huán)境下,人們的目光還是被這輛特殊的“床車”吸引,“床車”造型奇怪,卻沒人上去“圍觀”,更多的人只是靜靜遠(yuǎn)望,因?yàn)檫@些被吸引的目光,不是因?yàn)楹闷,而是源于感動:感動于王建元的孝心,也感動于他的樂觀。
生命最無法把握的是遭逢,最可以選擇的是心態(tài)?嗳兆右惨^得樂和——這是王建元的堅(jiān)強(qiáng),更是他的智慧。【原標(biāo)題:洛陽男子焊制“床車”推老父看風(fēng)景 孝心感動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