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雨無阻,堅持賣鞋墊20年
早上6點,家住南苑小區(qū)的許云英就開始準(zhǔn)備出攤賣鞋墊。一輛小推車,一張小板凳,幾個裝滿布料和鞋墊的塑料袋,這些行李雖不多,但對于一位87歲的老人來說,并不算輕松。7點,許云英在小區(qū)附近,尋覓一處樹蔭,開始了一天的生意。11點半,回家吃飯稍事休息,便繼續(xù)出攤,直到夜幕降臨。這樣看似單調(diào)的生活,她已堅持了20年。
“本想接她享清福,沒想到閑不住,非要擺攤。”許云英老人的女兒潘秀花說,她母親20年前從孟津縣來到洛陽市,一直住在自己家中。
沖破阻力,縫紉機蹬得很利索
潘秀花告訴記者:“剛開始母親出去賣鞋墊,自己和兒女們都不愿意?刹蛔屗鋈,她就不舒服,整天念叨著自己就這么點愛好。后來我們也想通了,什么也比不上母親快樂。”
許云英老人,年近九十,眼不花,耳不聾,思維清晰,穿針引線比年輕人還利索,縫紉機蹬得飛快,這在同齡的老人中并不多見。她做的鞋墊用料講究,縫制功夫過硬,價錢便宜,很快便有了一群穩(wěn)定的主顧,一天賣二三十雙不在話下。
工藝精湛,藥店定制藥用鞋墊
“現(xiàn)在穿鞋墊的人少了,一天也賣不出去幾雙,就是圖個樂。”提起生意不如往昔,許云英老人的臉上閃現(xiàn)過一絲失望。“對了,今天人家藥店又讓我?guī)兔ψ鲂瑝|了。”提起這個“喜訊”,許云英立刻神采奕奕,并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藥店提供的紗布與藥粉。
潘秀花說,因為老人做的鞋墊工藝精湛,遠近聞名,附近的一些藥店就找上門來請母親制作一些藥用鞋墊,供腳臭、腳汗的患者使用。“前些時間做了一批,估計效果不錯,就又請她做。”潘秀花說:“藥店只是給她一些象征性的手工費,錢是多是少,她也不計較。她就是覺得人家這樣是看重她,覺得她手藝好,她就高興。”□記者 馬琳【原標(biāo)題:八旬老太賣鞋墊20年 不為賺錢只為圖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