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飛機場附近的一個苗圃里,拍到了能開四種顏色的大牡丹,漂亮極了。”一見面,何小要就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
現在,58歲的何小要是一名喜歡拍攝牡丹的攝影家,而在17年前,他擔任原郊區財政局局長時,根本不懂攝影。“那時候,一到牡丹花會,就有很多外地客人來洛賞花,陪客人賞花次數多了,我就對牡丹花產生了興趣。不少客人都為牡丹花期短感到惋惜,我就暗下決心要把牡丹花的美好瞬間記錄下來,讓他們隨時能欣賞到牡丹的芳容。”何小要說。
說干就干,這個攝影方面的“門外漢”找來一部普通相機,從學習最基本的攝影技術開始。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何小要整理自己的攝影作品,策劃推出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畫冊。之后,他連續在北京、香港、日本岡山等地舉辦洛陽牡丹攝影作品展,掀起一次次“牡丹熱潮”。從1995年起,他開始參與牡丹花會宣傳工作,為每年推出的宣傳畫冊提供攝影作品,至今已有10多年。其中,他最滿意的是1997年面世的《洛陽牡丹圖譜》,因為它“不僅描述了洛陽牡丹的歷史和發展,分類介紹了傳統品種、新育品種、國內外交流品種、野生種質資源、牡丹藝術欣賞、牡丹栽培技術等,而且詳細介紹了各種牡丹品種的特性”。用他的話說,這是一部“洛陽牡丹字典”。
“以前,拍牡丹的都是些專門搞攝影的,現在數碼相機、手機很普及,拍攝牡丹慢慢大眾化了。拍攝牡丹成為不少人的一種愛好,這可比只有牡丹攝影家拍攝好多了”。
“如今,牡丹已經成為洛陽的名片,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這些年,除了拍攝牡丹,他還拍攝了大量洛陽的自然景觀、歷史景觀,并先后推出《中國龍門》、《中國洛陽》、《洛陽》等畫冊。
何小要說:“我拍牡丹,不是為了得什么獎,也不是為了在攝影上有什么成就,只有一個理由——向全世界展現洛陽牡丹的芳容,讓千年帝都綻放出奪目光彩。”(記者 郭寧康/文 趙朝軍/圖)【原標題:何小要:用鏡頭記錄牡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