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孟津縣小浪底鎮官莊村,記者一問起楊海峰,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楊警官辦事公道,村里有他,是我們的福氣!”
正午時分,在官莊村一村民家中,記者見到了孟津縣公安局小浪底鎮官莊警務室片警楊海峰。“快到年底了,正是入室盜竊案件的高發期,要注意防范啊!”楊海峰一身警服,中等身材,正在認真地和村民交談。(如圖)
探索總結 工作方法獲推廣
35歲的楊海峰,1999年參加公安工作,2005年調入官莊警務室。
官莊警務室下轄5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有居民9000余人。由于居民多是移民而來,防范意識差,盜竊、打架等案件時有發生。
2005年以來,楊海峰只要一有空,就“泡”在轄區的各村子里。他從走訪村干部家庭開始,逐漸輻射到村民代表、治安積極分子、孤寡老人和貧困戶,向大家宣傳各種法律知識,增強村民的防范意識。此外,他還跟警務室里的戶籍內勤工作員溝通,把已經辦理好的暫住證、身份證等證件送到居民家中;主動和暫住人員、廢品收購鋪經營者、賓館旅店業主交流,幫助他們辦理相關手續。
挨家挨戶的走訪,讓楊海峰熟悉了轄區的每個角落,并收集了大量的治安工作信息。
在抓好治安聯防、延伸服務的同時,他探索總結了“三勤、四多、五心”工作方法,即“腿勤、手勤、嘴勤,多入戶走訪、多聆聽請教、多熟悉掌握、多聯系溝通,做人要虛心、為民服務要實心、收集信息要留心、巡邏防范有重心、執法辦案要公心”,工作局面順利打開。2009年,“楊海峰工作法”在全市公安系統推廣。
真心真意 群眾的事無小事
在農村,老百姓能找警察說說心里話,是對公安部門的信任。村民大多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每次接待時,楊海峰都十分耐心,并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2006年,楊海峰在與村民交談中得知,官莊村的薛某身患殘疾,父親去世早,母親改嫁,現在隨80多歲的奶奶生活,家境十分貧寒。他自掏腰包為薛某送去了面粉和食用油,直到現在還一直照顧著薛家。
傷害、輕微傷害案件在農村相對較多,一旦發生,楊海峰都能及時、公正地查處。“遇到這樣的案件必須快查快辦,避免矛盾升級,最重要的是給受害人一個交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