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洛陽

“金石三老”李根源(三)

2014/2/17 15:59:25 點擊數: 【字體:

“金石三老”李根源(三)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號曲石,云南騰沖人。辛亥革命元老,老同盟會成員。早年投身革命,一生反清反袁,愛國抗日,功勛卓著,新中國成立后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根源因收藏金石碑刻,有功于國家,被譽為“民國金石三老”之一,《曲石精廬》藏唐志,世人皆知。清末民初,世事紛然,仁人志士,星光燦爛,出則大翼垂天,隱則長松拔地。李根源的一生,見證了民主人士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懷,此舉數例,藉以不忘前賢之德操。

    1909年,云南講武堂創辦于昆明,李根源初為監督,旋升為總辦。共和國的兩位元帥朱德、葉劍英都出自講武堂。李根源與朱德還有一段佳話:當初辦校時,只招收滇籍學員,朱德從四川長途跋涉,趕到滇南投考,主考不予接受,沮喪之時,正巧被李根源看見,破例錄取,始得進入講武堂,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霜冷靈巖路,披麻送國殤。萬人爭負土,烈骨滿山香。”這是李根源為抗戰烈士寫的一首詩。抗日戰爭時期,李根源先后四次為犧牲的將士建造英雄冢,披麻送國殤。其一,1932年,獻出蘇州馬崗山墓地,安葬在淞滬抗戰中犧牲的78名烈士。其二,1937年,組織蘇州愛國紳耆搶救傷員,驗殮忠骸,將1200具烈士遺骸安葬在英雄冢;因墓地促狹,又動員陳姓人家捐出靈巖山下祖塋予以安葬。其三,1942年,在滇緬戰爭中犧牲的戴安瀾將軍靈柩運抵云南,時任“云貴監察使”的李根源主持迎送公祭,通電途徑各地,“敬謹郊迎,公祭忠烈”。其四,1945年,抗戰勝利后,李根源回到家鄉,修建騰沖國殤墓園。抗戰期間,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曾有信給李根源:“請吾師發動幫助越南、緬甸、印度之廣大民眾起來抗戰。”李視其為座右銘,不遺余力,支援抗戰。1946年,這位美髯公親上云緬抗日前線,成為浴血沙場的衛國老將,被譽為當代“關云長”。

    李根源是一位革命家。辛亥革命時,與蔡鍔領導云南起義,后歷任國務總理等要職。退出北洋政府后棲身蘇州,訪古修志,1927年葬母于小王山,筑“闕塋精舍”,營“松海”十景,廣交天下名士,頗多詩酒之會,并將酬唱之作刻于小王山石壁,有六百余石,遂有“山中宰相”之稱。李當年在洛所收唐志,抗戰時即沉于山下池中,得以幸存。

    李根源是一位耿直之士,1936年,曾為爭取釋放愛國人士“七君子”而奔走呼號。解放前夕,李不顧威脅,四處奔波,懇請李宗仁簽發赦令,營救被捕進步人士。張鈁當年因反袁被羈押在北京,李根源竭力游說,予以營救。千唐志齋有李根源所贈對聯,君子之交,躍然石上,讀之肅然起敬。

    李根源不僅是金石家,也是詩人。他一生撰寫了許多歷史、考古、金石著作和詩詞文字《曲石文錄》《曲石詩錄》《景邃堂題跋》《吳郡西山訪古記》等。1965年7月病逝于北京,朱德為其主持追悼會,骨灰安葬于蘇州小王山。姑蘇之野,松海之上,綽綽德徽,魂歸闕塋。□趙跟喜【原標題:“金石三老”李根源(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4年2月1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且聽他說收藏里的三字經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