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當代洛陽 >> 展示我家鄉(xiāng) >> 瀏覽洛陽

石碑凹村:耕讀世家的滄桑故園

2013/9/10 14:47:48 點擊數(shù): 【字體:

石碑凹村:耕讀世家的滄桑故園

喬白俊是老宅的一個守望者

  近日,河南省首批傳統(tǒng)村落名錄公布,洛陽有17個村落榜上有名。這17個村落或建筑風格獨特,或文化內(nèi)涵深厚,均有不可復制的歷史記憶。記者將帶您一一探訪它們的“前世今生”。

  在孟津縣常袋鎮(zhèn)東南數(shù)公里處,坐落著一個因石守信家族墓地而聞名的村子——石碑凹村。村中不僅有矗立千年的石氏雙碑,也有獨具匠心的清代古寨,它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有人說,石碑凹村極具亂世特征,又有盛世風采,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前世

  石氏存雙碑,張姓建古寨

  石碑凹村原名宣武村,相傳因靠近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景陵而得名。北宋時,由于這里成了開國元勛石守信的家族墓地,碑碣林立,巍峨壯觀,便更名為石碑凹村。

  如今的村北還矗立著兩通高大的石碑,人稱石氏雙碑,分屬于石守信的兩個兒子石保興、石保吉。想當年,這父子三人都位高權(quán)重,享盡榮華富貴,連他們的壽命也一樣,都活了57歲。

  “現(xiàn)在,為了保護石氏雙碑,已為它們建了房子。”66歲的張元慶說。他當過多年的村干部,對古寨的情況了如指掌。

  “古寨是張姓建的。在這個村里,張姓占了絕大多數(shù)。明洪武年間,這支張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居孟津縣朝陽鎮(zhèn)官莊村。清雍正初年,十一世祖張紹述由官莊遷到這里,成了石碑凹村張姓的始祖,也就是說,張姓在這兒居住已有近300年了。”張元慶說,張姓定居石碑凹村后,直到清道光年間才開始修建古寨,當時主事的是第十四世祖太然、太和。

  當時建寨是很講究的。這座古寨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看上去不大,建在一條有“溝上溝、凹中凹”之稱的溝里,既節(jié)約土地,又藏風聚氣、冬暖夏涼。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其強大的防御功能:四周有高高的寨墻,墻上壘有寨垛;東邊設寨門,挖出坡道再砌磚石做門墻,安上厚重的木門,固若金湯;地下挖有三條地道,分別通往地下井、溝中和西邊的永安寨,遇到戰(zhàn)亂或土匪來襲,人們藏身、逃逸、求援都不成問題。

  “就是因為這獨具匠心的寨墻、寨門和地道設計,所以人們說,石碑凹村極具亂世特征。”86歲的張全貴老人說。張全貴比張元慶長一輩,早年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如今年紀大了,仍滿面紅光,步履矯健,其思維十分敏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洛陽北關(guān)寇家、老集梁家、魏家街黃家,都來我們村投親靠友,圖的就是能到寨子里避難。寇家來人最多,弟兄六個帶著百十口人,反正能住得下。遇到緊急情況,大家都往地道里躲。那時候,這寨子可是發(fā)揮了大作用。”老人回想當年,感慨萬千。

  今生

  人去寨欲空,耄耋猶守望

  前幾天,我們來到石碑凹村探訪古寨。這是一座大型開放式地扎坑窯院(也稱天井窯院或地下四合院),尚存的十座東西相連的三進院落為九門一跨,即九正院,一跨院,還有窯洞80多孔。

  “從外面看,這些宅子一點都不起眼。但只要進去,你就會明白什么叫‘庭院深深’。”張元慶一邊說,一邊拿出鑰匙,打開東邊第二座宅子的大門。“這是東二院,我家原來在東一院。這些年,居民陸續(xù)搬出,原來的深宅大院差不多都空了,顯得有些空蕩。”

  與其他院落不同的是,東二院沒有過廳,但二門處有個十分精致的小亭子,上書篆字“不踰亭”。“這個比較少見。其意思是說,哪怕是送最親的娘家人,女眷也不可逾越這道門。”張元慶解釋,石碑凹村張姓是耕讀世家,清代有不少人當官,也出了很多有名望的讀書人,家訓極嚴。

  他的話很快得到了印證。東二院的正窯門楣上有塊匾額,刻著“抱樸守拙”四字;其他院落中,常見的也是“慎行節(jié)用”“砥節(jié)勵行”等家訓。只有建于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的一座宅子,正窯門楣上是“星耀南極”四字。“它建成最晚,也最張揚,結(jié)果很快就敗落了。”張元慶笑著說。

  如今,古寨中只有西邊兩座宅子里,還住著三位年過八旬的老人,他們被稱為老宅的守望者。其中83歲的馬淑芬寧肯獨自居住也不愿搬家,她說:“我18歲嫁過來時,這個家有7間房子、7孔大窯,還有二樓,漂亮著呢!到現(xiàn)在60多年了,我舍不得搬走。”

  張志哲和喬白俊今年都80歲了,身體康健,尚能下地擔水、上樹摘棗。他們住的院子古樸雅致,還有一棵百余歲的老石榴樹。

  “其實,古寨的盛世風采,就藏在這些深宅大院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里。它歷經(jīng)風雨滄桑,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張全貴老人說。(記者 張廣英 特約記者 鄭戰(zhàn)波 文/圖)

石碑凹村:耕讀世家的滄桑故園

不踰亭

石碑凹村:耕讀世家的滄桑故園

石保興神道碑 (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wǎng)(2013-09-10)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shù)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