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還未化凈,街兩邊的房檐滴滴答答地滴著雪水,鞭炮屑也沒掃凈。前天,我和“老城通”李健虎來到這條街上尋古。街道上懸掛著鼓勵人們搬遷的橫幅,很多住家已經人去樓空,沒搬走的人家,大門兩旁的對聯格外顯眼。與過去的熱鬧相比,這里顯得有些冷清。
說是“御路”,其實與皇帝并無關系。明福王倒是經常從這里走過。另外,這條街的北面曾是官府衙門的辦公區。因為南端有河南府文廟,故特辟一條路供官員經過,到文廟上香,祈求功名福祿。如今,御路街又被稱為“豫路街”。
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里,這條街有無數人走過,見證了一個個朝代更迭。過去,這里鮮有民居,每每有皂班鳴鑼開道、回避牌林立,街上便會蕩起浮塵,百姓只能遠遠駐足觀看。
御路街的尊貴,還在于它西與周南驛相鄰,南與后來的明三府衙門(教授、稅課、照磨)所在地“三府(復)街”為鄰。
然而,這樣的尊貴終歸要回到世俗生活中來。隨著世事變遷、人口增多,御路街的東側府文廟的西墻被拆除,建起了民居;街西的周南驛也賣給了百姓,成為居民區。如今的御路街,兩側庭院深深,廊檐往復,進出的都是平民百姓,往日的尊貴早已是過眼煙云。
在印刷對聯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在這條街上仍能看到很文雅的手寫對聯,如“風云盛世駿騏馳,花柳新春鶯燕舞”等。似乎只有這樣的對聯,才能與這條街的輝煌歷史相配。(原標題:【老莊探路】御路街的尊貴與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