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風情 >> 特色方言 >> 瀏覽洛陽

蔡運章:“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 其實與洛陽方言有關

2013/4/2 18:17:03 點擊數: 【字體:

蔡運章:“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  其實與洛陽方言有關
不知經過這幾日“耳濡目染”,機器人鬧鬧能否聽懂蔡運章純正的洛陽腔?

    自“尋找最地道洛陽話發音人”活動啟動以來,不少市民通過熱線電話、洛陽網和電子郵件等報名,欲一展洛陽話的風采。截至昨日16時許,報名人數已 超過70人,涵蓋市區、偃師、孟津、新安等地。得知本報發起這一活動后,我市知名考古學家蔡運章表示,尋找地道洛陽話發音人,是在保護漢語言的“活化石”。
  
    1被央視導播要求說普通話時,操著濃濃洛陽腔的蔡運章用什么理由為自己解圍?
  
    洛陽話可是千年前的“京腔”,是漢語言中的“活化石”
  
    蔡運章自幼隨父親學習古文,是國內知名的考古學家、錢幣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無論是接受媒體采訪,還是在國家級的學術研討會上作報告,一口地道的洛陽話總是蔡運章的個人標志。
  
    一次,蔡運章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廳里錄制一檔節目。錄制前,導播請蔡運章先試講一下。
  
    “這些花紋兒,咱現在看著木(沒)啥,那時候可是大有講究哩……”一句地道的洛陽話還沒說完,導播就喊停了。
  
    “蔡老師,您能不能用普通話講?”導播問。
  
    蔡運章呵呵一笑:“我現在說的話,幾千年前就是標準的‘京腔’,恰好是我要講的那個年代的普通話!”
  
    此言一出,觀眾都笑了,紛紛鼓起掌來。
  
    事后,蔡運章坦言,自己是因為普通話不標準才這樣解圍,但此言內容不虛。他說,洛陽有1600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國古代長期居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中華文明肇始和繁榮的中心城市之一。河洛古音,也在中華文明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漢語言中的“活化石”。
  
    近年來,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不少方言日漸萎縮,洛陽話的“使用者”也有減少的趨勢。“有時候我跟小孫子說洛陽話,要再說一遍普通話他才聽得懂。”蔡運章說。
  
    “老洛陽話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尋找地道洛陽話發音人,記錄并保存下最地道的‘洛陽味兒’,是對這一‘活化石’的最好保護。”蔡運章說。
  
    2您可知道,南京話、杭州話、客家話中,都或多或少有點“洛陽味兒”?
  
    在動蕩的歷史年代,洛陽話隨著王公貴族一路南遷
  
    顧名思義,洛陽話是洛陽地區使用并流行的語言。可您是否知道,其實南京話、杭州話、客家話中,都或多或少有洛陽話的影子。
  
    據介紹,洛陽話在先秦時期就占據了漢語言的中心地位。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的成熟期,這一時期的官方正統語言稱“雅音”或 “正音”。先秦文獻中“雅”通“夏”,“雅音”即夏部族使用的語言。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夏,“中國之人也”,是居住在嵩山伊洛地區的部落,也就是如今 的洛陽地區。
  
    魏晉時期,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并推行一系列漢化政策,其中重要一項便是“斷諸北語,一從正音”,翻譯成今天的話便是“停止使用北方地區的語言,統一以‘正音’——洛陽話為標準” 。
  
    與此同時,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西晉貴族南遷至金陵(今南京),將洛陽話發音帶往當地,史稱“洛正音”。
  
    之后,隨著歷代政治動蕩、移民大量南遷,洛陽話廣布全國,如今的南京話、杭州話及客家話中,都或多或少有河洛古音的影子。
  
    3您能說出,“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為啥念“xiá”嗎?
  
    不止是《山行》,很多詩詞歌賦用古洛陽話念會更押韻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一作“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山行》膾炙人口。可若用普通話誦讀,這首詩首句末字的“斜”并不押韻,讀起來十分別扭。
  
   “老師在教學生時,都會告訴學生‘斜’在這首詩中應該念‘霞’音。但為啥念‘霞’音,許多人說不上來。其實,這正是標準的老洛陽話的念法。”蔡運章說。
  
    據蔡運章介紹,古洛陽話中將“斜”念作“霞”。孟津縣有個翟泉村,因村莊布局并非正東正西,當地人便習慣將這個村子叫“斜莊”(念作“霞桌兒”),這便是古洛陽話的發音。
  
    與“斜”相似,古詩詞中還有許多字眼,用普通話誦讀時并不押韻,但若用洛陽話就通順得多。這是因為,洛陽話在千百年來一直是標準的“讀書音”, 即在吟誦詩書時使用的發音。文人墨客在作詩時,自然也會以“讀書音”為標準遣詞造句。由于老洛陽話與如今的普通話相比個別發音不同,就產生了用普通話誦讀 古詩詞不押韻的情況。
  
    4洛陽話里常見的“土詞兒”,緣何受到崇尚文雅的古人“追捧”
  
    其實,“這他兒”“那他兒”是優雅的表述,“廝跟”原是有教養的謙稱
  
    咱們洛陽人說“這里”“那里”,總習慣說“這他兒”“那他兒”;說“和誰一起”,便說“和誰廝跟著”。您可知道,聽起來土味十足的“這他兒”、“那他兒”,原是古人優雅婉轉的表述方法,而“廝跟著”更是一種借貶低自己來尊崇他人的謙稱。
  
    去年,蔡運章受邀到國家大劇院觀看昆曲《牡丹亭》,細細品味唱詞,他發現劇中有頗多兒化音與洛陽話發音極為相近,如“裙衫兒”“領扣兒”“袖梢兒”“芍藥芽兒”等。尤其是當演員指著某處場景婉轉道出“這他兒”“那他兒”時,活脫脫就是標準的洛陽話!
  
    這是為啥?別看北宋建都開封,但當時的洛陽有司馬光、“二程”、邵雍等文化名流聚集,可謂當時的思想、文化中心。北宋滅亡后,中原漢人陸續南 遷,將河洛地區的“貴族語”一并帶去。歷經南宋和元代兩朝的“流行”,身處明朝中晚期的湯顯祖少不了受洛陽口音的“耳濡目染”,所作詞曲中兒化音自然極為 常見。
  
    那么,洛陽話中為何有這么多兒化音?蔡運章說,古人崇尚文雅,交談也不例外,加了兒化音的字念起來婉轉優雅,平添幾分柔和。
  
    同樣,我們經常說的“廝跟”,在古代也有其獨特的解釋。據蔡運章介紹,“廝跟”是一種簡潔的說法,翻譯全了,其實是“我作為小廝跟著您”的意思。在古代,這是文人雅士借貶低自己來推崇別人的謙稱。今后咱再說起“廝跟”,可千萬別覺得土,這可是有教養的體現呢。
  
    “一個地方的語言是否流行,往往與城市的綜合實力密不可分。像改革開放之初,廣東話迅速流行,會說不會說的人都好在話后面加個‘的啦’。我們可以想見,在洛陽話為標準音的時代,恐怕文人雅士都會因能說幾句‘這他兒’‘那他兒’而沾沾自喜吧……”蔡運章調侃道。
  
    5除了尋找、記錄下最地道的洛陽話發音,我們還要做點啥?
  
    洛陽方言博物館的籌建已開始運作,正是為了展示洛陽方言文化
  
    保護洛陽方言,除了尋找、記錄下最地道的洛陽話發音,我們還能做點啥?采訪中,蔡運章表示,目前洛陽文化產業研究院正與相關企業合作,擬籌建一個以展示、繼承、宣揚洛陽話為主的洛陽方言博物館。
  
    據介紹,該博物館將收集并整理洛陽地區諸多方言古語,通過相關古籍展示、錄音記錄、與動漫結合等形式,展示洛陽方言文化的深厚久遠;同時,通過 與古代詩歌、辭賦進行對照鑒別,將洛陽方言中古已有之并仍在使用的“雅音”、“正音”整理出來,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解讀、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王妍)(原標題:“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為啥念“xiá” 答案其實與咱洛陽話有關)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原文時間:2012-12-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