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洛陽市)

2013/4/15 10:36:06 點擊數: 【字體: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洛陽市)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洛陽唐三彩,譽滿古今,馳名中外,歷來是洛陽的傳統出口工藝品,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唐三彩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因其以黃、綠、褐(或紅、綠、白)3 種釉色為主而得名,在燒制過程中由于鉛釉的流動,各色均呈現出濃淡的層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錯綜復雜、絢麗多彩的色釉。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于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松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燒造起源】

  唐三彩創始于南北朝,極盛于初唐以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筑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壞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唐三彩隨葬品。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著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駱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聯想起當年駱駝叮當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上世紀初年唐三彩在洛陽首次發現,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兩都:長安、洛陽。

  首段發現之地

  邙山位于洛陽北面、橫臥黃河之南,是塊風水寶地,漢唐以來成為著名的墓葬區,因而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民諺。這里歷朝古墓交叉重疊,“幾無臥牛之地”。最早發現唐三彩是在清末,清政府興建開封至洛陽的鐵路工程穿過邙山腳下,破壞了此處的無數古跡,而唐墓中出土的珍貴遺物中未曾一聞的唐三彩便就此問世。

  “唐三彩”這個名詞在史料中沒有記載,直到民國初年北平南琉璃廠的市面上,突然從外地流入大量這些釉色鮮艷的人物、馬駝、器皿等陶器,以黃、綠、白色為多見,還有紅、褐雹藍紫等色,無論單彩、兩彩或多彩,都造型生動,釉彩艷麗,引起轟動。古董商私下稱其為唐三彩。“三”是個極數,用以形容多彩陶也甚恰當,所以這個名詞也很快為陶瓷家所接受,人們遂以唐三彩命名這類陶器,沿用至今。同時唐三彩也引起了羅振玉等一批學者的研究,證明這些色彩美麗的古物確為唐代遺物。

  唐三彩產自何處

  洛陽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離洛陽不遠的河南鞏縣就是燒制唐三彩的故鄉。距鞏縣縣城約 10 公里的大、小黃冶村,在唐代燒制以黃釉為主的三彩器,故稱黃冶(瓷)。據窯址出土的標本分析,鞏縣窯三彩的特點是:除少數紅陶胎為普通陶土燒成外,多數是比較純凈的白色高嶺土,因燒成溫度的差異,呈白色或粉紅色。燒成溫度較瓷器略低,在800℃-1000℃之間,其中三彩俑的燒成溫度900℃左右,三彩器皿的燒成溫度在1000℃左右。黃冶村是發現最早的燒制唐三彩窯址。

  洛陽唐三彩多集中于隋唐東都城的四郊,即城北邙山,城南關林和龍門,城西谷水一帶。在偃師、孟津、伊川等地的唐墓中也多有出土。從發掘資料的綜合研究得知,洛陽唐三彩出現在武則天至中宗時期(公元684―709年)的墓葬中,玄宗開元天寶初期以后的唐墓中很少見到。這個時期正當唐朝國力最強盛的時候,朝政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瓷藝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