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與品牌 >> 瀏覽洛陽

洛陽古箏:“小樂器”產業化的樣本

2013/7/3 14:40:13 點擊數: 【字體:

洛陽古箏:“小樂器”產業化的樣本
市少兒古箏藝術團在訓練。

    1、新秀頻出,洛陽被稱為“第二古箏之鄉”

  11月6日晚,中國古箏名家演奏會在洛陽舉行。浙江箏、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等南北各大箏派代表人物紛紛登臺獻曲,在洛陽上演了一場“古箏盛宴”。“曲云、陳安華、吳青等古箏名家各專一派,平日聚首的機會不多,像這樣同臺獻藝的場面,即便在北京也很難看到。”一位出席演奏會的古箏藝術家說。

  一場在北京都很難看到的古箏演奏盛會,為何能在洛陽上演?

  “北箏在豫,南箏在粵”。提起洛陽與古箏的淵源,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古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及洛陽市少兒古箏藝術團創始人婁方說,十三朝古都洛陽曾是民族音樂的發祥地、繁盛地,曾有過“韶氏繞梁,編鐘相和”的場景。20世紀初,我國音樂界一代宗師、著名古箏表演藝術家曹東扶創立了河南曹派箏,聞名全國。作為曹派弟子,婁方繼承發展了河南曹派箏,并于1991年創建了洛陽市少兒古箏藝術團,將曹派箏在洛陽推廣開來。

  近年,我市先后培養小箏手千余名,參與國內外演出500余場,數百名古箏新秀脫穎而出,成為一道風景。有人將洛陽與“古箏之鄉”揚州相比,稱洛陽為“中國第二古箏之鄉”。“說是‘第二’,實則不然。揚州古箏勝在普及率,‘家家戶戶聞箏聲’;可若要論起彈奏水平,洛陽不在揚州之下。”婁方如是說。

  2、洛陽古箏發展壯大,得益于產業化起步早

  婁方說,洛陽古箏得以發展壯大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產業化起步早。

  1991年,婁方創建了洛陽市少兒古箏藝術團,建團之初就自負盈虧。

  20年來,婁方帶領少兒古箏藝術團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部分箏團學員學成之后,在洛陽教授、傳承箏藝,古箏培訓機構競相出現,洛陽古箏從“一枝獨秀”走向“遍地開花”,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上規模只是古箏產業化發展的基礎,要想讓觀眾‘埋單’,還得出大師,打造精品。”婁方說,“20世紀50年代,豫劇大師馬金鳳在洛陽每次演出,都引得洛陽戲迷傾城而動,‘聽了馬金鳳,一輩子不生病’是老一代戲迷的口頭禪。”

  “就古箏來說,洛陽的大家不多,要發展這個產業,就要請大師,營造氛圍。”為此,婁方多次邀請各派大師親臨洛城,為學員們指導彈奏技藝。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近年來先后舉辦了“古箏大師”趙登山獨奏音樂會、“絲弦王”曹東扶三弟子琵琶古箏演奏會、中國南北古箏名家演奏會等多場音樂會。

  婁方感覺,洛陽“遍地開花”的古箏教育存在不少問題:有的授課教師根本不具備教育資質,有的培訓機構急功近利、對學員不負責任……“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會敗壞了洛陽古箏的名聲,更會耽誤學箏的孩子一輩子。教學質量不嚴格把關,就難出人才。有名家、有大師、有精品,老百姓才會主動掏腰包聽箏、學箏,這項產業才能發展下去。”婁方說。

  3、找準契合點,推廣傳統文化

  1998年8月,洛陽市少兒古箏藝術團應邀赴歐洲參加“’98中國文化節”。其間,婁方帶隊分別前往荷蘭、盧森堡、德國、比利時、法國等國家進行演出。

  剛拿到邀請函時,婁方就開始琢磨:古箏是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在國際上并不流行,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外會不會“不買賬”?

  一到荷蘭,婁方就不見了蹤影。過了半晌,他拿著一張紙出現在大伙面前。原來,他一到荷蘭,就四處打聽當地居民最熟悉、最歡迎的傳統曲子,并特地找來曲譜,將其譜成箏曲讓團員們練習。

  首場演出當晚,團員們帶著古箏上場時,臺下的“洋觀眾”看著陌生的樂器,并未表現出太大興趣。隨著琴弦顫動,西方著名鋼琴曲《故鄉的親人》的曲調化作委婉悠揚的箏樂緩緩流出。聽到熟悉而親切的曲調,“洋觀眾”頓時來了興致。

  一曲彈畢,觀眾情緒高漲,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團員們趁熱奏起中國傳統的古箏曲,余音繞梁,裊裊不絕,讓觀眾陶醉。幾首古樂之后,團員們又演奏起熱烈歡快的現代古箏曲……整場演奏會,時而柔曼舒緩、時而熱烈歡快的古箏曲深深地吸引了觀眾,受到了觀眾和當地媒體的高度評價。

  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套近乎”就成了婁方推廣古箏的一張“王牌”。慰問鐵軍時,他們先奏一曲《鐵軍之歌》;赴臺交流時,他們奉上一曲周杰倫的《青花瓷》。無論是鐵血軍人還是時尚青年,無不為動聽的洛陽古箏吸引。

  “要讓觀念、意識截然不同的國際受眾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應首先通過包裝、改變,讓他們找到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點,這樣推廣起來就會容易得多。”婁方頗有心得地說。

  4、發展文化產業,他有自己的想法

  “美國的文化產業占整個GDP的1/3,英國和意大利的創意產業、日本的動漫業產值都超過了各自國家鋼鐵業的產值,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卻一直比較滯后!”婁方說。

  在婁方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了一份手寫的文稿,有6頁,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對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想法和建議:

  就當前的文化產業發展來說,政府工作的重點不是為具體的產業提供資金,而是要維護文化市場的公平競爭。要打破國有文化單位對文化資源和政府扶持的壟斷,支持民營文化團體發展。

  政府扶持重點應放在目前文化市場的盲點和弱勢領域,比如原創性環節和產品、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和產品等。對于無法進行規模生產的領域,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做強。

  相關鏈接

  傳統的箏樂早期被分成南北兩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浙江、山東、河南、潮州、客家五大流派。

  浙江箏曲又稱杭箏,流行于浙江、江蘇一帶。浙江箏較多保留了明朗綺麗、細膩幽雅的江南早期絲竹音樂的形態,演奏風格節律明快、流暢秀麗。

  山東箏曲多和山東琴書、民間音樂有直接聯系,曲子多為宮調式,以八大板編組而成。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河南箏曲在古代河南地區廣泛流行,被稱作“中州古調”。在演奏風格上以渾厚淳樸見長,以深沉內斂、慷慨激昂為特色。

  潮州箏曲流傳于廣東潮州一帶,音樂結構特殊,旋法別具一格。演奏時流暢柔美、變化細膩、微妙而獨具一格。 

  客家箏曲即廣東漢樂箏曲,是廣東優秀傳統音樂之一。歷史上,中原一帶人民多次南遷帶去了古樸的“中州古調”和“漢皋舊譜”,與當地的音樂、語言、習俗相結合后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音樂,當地人稱之為客家音樂。在演奏風格上,客家箏悠揚深長,古樸典雅。(見習記者 王妍/文 記者 張光輝/圖)【原標題:洛陽古箏:“小樂器”產業化的樣本】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1-11-17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讓河洛大鼓永遠唱響在河洛大地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