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自慚,自己覺得慚愧。形穢,形容污穢,體態丑陋。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也指與別人相比,自愧弗如。
成語出處:《世說新語》:“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連英姿颯爽的王武子都自愧弗如,這衛玠的美,確實是非同一般了。
衛玠是西晉人,生于晉武帝太康七年,即公元286年。 關于他的美,《世說新語》上有記載,說他小時候坐車從洛陽的大街上過,遠遠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街上行人紛紛贊嘆:“誰家璧人!”
說到這兒,讓人想起西晉的另一位帥哥潘岳,同樣是在洛陽,潘岳坐著車從街上過,見了他的女子傾慕得不得了,無以表達感情,就往他的車上扔水果,結果扔了滿滿一車。要不是衛玠年紀小,估計路邊的女子也早往車上拋水果了。
衛玠長得美,但不是花瓶,他的學問也挺高。他是魏晉時期繼何宴、王弼之后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理學家,曾經官至太子洗馬。
玄理學家都好鉆牛角尖,打破沙鍋問到底,衛玠也不例外。《世說新語》有則他和樂廣論夢的故事,衛玠問樂廣:“人為什么要做夢?”樂廣說:“因為想象啊。”衛玠說:“夢里的事往往不見于思想,怎么能說是由想象而產生的呢?”樂廣說:“那是以前曾經想過。”他越說衛玠越迷糊,苦思冥想了一個月,都想病了還是搞不清楚。樂廣知道后,親自去為他剖析,才使他好起來。
衛玠的身體不好,據《晉書》記載,因為體弱,他的母親常常禁止他與別人談話。可他忍不住,精神稍有好轉,便又滔滔不絕,同周圍的人說理。衛玠認為,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上,“人有所不及,可以情恕,意不相干,可以理遣。”意思是說,要有寬容的度量,凡事都可以析理的方式講清楚,不致使人們之間關系僵化。
后來西晉發生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入侵中原,北方大亂,名門士族部分南遷。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衛玠說服母親,舉家南行。衛玠本來就體弱多病,哪堪長途跋涉、風餐露宿。到江南沒多久,晉懷帝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衛玠卒于南昌,年僅26歲。記者 陳旭照 整理 李玉明 配圖【原標題:自慚形穢】